第101章 二甲傳臚(第2/4頁)

腦海中構築的威嚴的形象忽然消失了呢,陳延心下笑笑,沒有因為聖上的到來而緊張,依舊按照自己既定的大綱寫了打下去。

太陽逐漸升高,不過這回兒是春日,有太陽也不熱,照在身上反而暖暖的,成宇帝走了小半圈了,後面的人他不想走了,還有一點,他餓了。

反正古訓沒有說哪個皇帝會在殿試待到天黑,所以他美美用膳去了,交代老蔣大人和小姜大人要好好看著場上的貢士們答卷~

皇帝一走,場上的氣氛松弛了些,但也無人講話,有忍不住的人去上了個廁所後回來如喪考妣,陳延只覺得腿有些痛,以後要是有相熟的人殿試,他一定提醒別人屁股底下要縫個棉花墊子。

……

答卷逐漸進入尾聲,陳延再點題,提了一句,為何老臣會要求聖上上告泰山,作罪己詔。

其實老臣也是為了天下百姓,因‘君權神授’(不能寫的部分又出現了),改!因陛下是四海之主,淮浙受災,百姓流離,自古災民生動亂,君不見多少起義都是從農民武裝開始的?

災民心無所向,又不知向何而求援,走過了許多村鎮的陳延對這個朝代許多不識字的百姓有很多的憐憫……

他們是真正的‘愚民’,不像甘田村地處江南,說是小窮村,那條件也比西北荒涼之地好多了,當年的西北無人煙可不是說著玩的。

那裏雖是我朝之土,是陛下治下之民,但皇帝二字對他們來說,跟太上老君也差不了多少,都是神,而且因為終日只侍弄田地,被生活壓著,沒有時間思考,只能看見眼前的溫飽與安危,他們的思想其實很窄。

很多小說裏的智慧老農只會出現在富裕的地方,或是曾經富裕然後貧窮的地方,自始至終貧困且沒有開化的地方……嗯。

於泰山上罪己詔,其實就是給災民們一個信號,一盞明燈,代表君主並沒有放棄他們。

當然,陳延在此也言,傳遞君上心中有民,也有更多方法,比如前頭舉辦一次盛大的災前捐贈麽……讓大家一起捐錢捐物送到災區,請一些人(書吏)傳唱一下陛下一心為民,效果可能會更好。

畢竟,泰山的天不會理你,但金銀財寶,卻可以換成糧食布帛,果腹充饑。

寫完了。

這策論無須檢查,因為錯了也不能改,陳延小幅度的移動了一下自己的腿,松了口氣,終於,等待中,傍晚來臨,敲鑼,陳延即刻起身,稍晃了一下,不過也不顯眼,因為大家都在晃。

年齡大的甚至在打擺子,得扶著桌子才不至於出醜。

相比於風風光光的進來,貢士們出門便比較低調了,步行離開皇城,至城門外,有親眷等候,陳延上了自己的小馬車,李銀花沒有問陳延烤得怎樣,只是遞上了一塊熱毛巾。

陳延沒有擦身,而是把熱毛巾敷在腿上,發出了滿足的喟嘆聲。

“怎麽了?腿疼?”

“倒也不是。”陳延笑笑,他不欲說出自己跪了一天,只道:“坐太久了,想舒服舒服。”

李銀花滿眼心疼,“家裏燒了熱水,你回去泡一泡,明日躺一天。”

“嗯!”身體也很重要,反正也沒事,那就躺一天吧。

陳多富不動聲色地把揮鞭速度提快了些。

-

這邊,陳延躺著休息的時候,殿試批卷處,亂作一團。

殿試批卷和會試批卷完全不同,幾位考官要看完所有人的卷子,並在卷子上做記號,有×,三角形和圓,x為下,三角為中,圓為上,除了打分還要登名,這麽轉了一圈把所有人的卷子都看完之後,圈多者列前茅。

若圈數相同,便再閱一邊,同商高下。

這聽起來很復雜,做起來也的確復雜,但閱卷時間只有三天,而且最後的大半天得留給聖上看前二十名的卷子,所以時間還是很緊迫。

所以大家手腳都很快。前面總是順利的,不順的是選前二十名。

陛下不可能看那麽多份卷子,按照慣常經驗,只選由考官團呈上去的前二十名,後面部分的排名,都有考官決定。

所以在決前列時,老蔣小姜,總容易發生爭執。

兩人只說話,不動手,但仍讓人覺得一片刀光劍影——

“蔣大人,這篇切題新穎,所提之策均為實策,可見對於民生是有所了解的,這樣的人心中有民,難道不該在前嗎?”

“老夫從未說過他心中無民,只是這是科舉!他若真有心,為何不再練練?如此白話文筆……”放到當年,別說殿試,會試那關他就把這個人掛掉!

“取仕論心,才情放後,蔣大人,您可深思過?”

“姜大人,你此言偏頗,難不成沒有既有才情,又知民生之人,我大名泱泱舉子,何以錄他?”

“那蔣大人,您手邊那份,才情是到了,那民呢?滿紙空談?”姜定修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