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尾聲(第4/7頁)

“聽聲響得有上千人,而且皆沉穩有力。”

眾人聞言大駭,老弱病殘很難有沉穩有力的步伐,按聽見聲響的人的說法,向他們走來的應該是上千個青壯年。

木槿與裏正的猜測跟實際情況相差甚遠,他們以為頂多幾百人,誰成想竟有千人之眾呢。

織女鎮能聽見,過慣擔驚受怕日子的東小莊自然不會忽略,聽見動靜後,人們在鞋底裹了布料,躡手躡腳趕到喬掌櫃家。

畢竟是人家的地盤,織女鎮的人先進去,等他們進的七七八八,東小莊才先讓老弱婦孺走進密室,青壯年則留在外頭斷後。

木槿跟崇文等人跟在最後,將喬掌櫃家被踩出的腳印及人們留下的痕跡消去,又提前準備好的幹土撒在地面,以此偽造出這座宅院荒無人煙的假象。

腳步聲越發迫近,正在陪木槿善後的有糧手都抖了,他估摸這群人距離自己已經不足一裏地。

木槿用氣音說:“別慌,莫讓他們察覺出不對來。”

倘若讓族人們直面流民,他們或許不至於如此慌張,可敵人一步步靠近自己卻只能躲藏,總覺得又窩囊又驚駭。

木槿早已不是初初穿越時面對劫掠只能發抖的人,此時的她無疑是最鎮定的,將破爛的櫥櫃東倒西歪擋在密室上方、又撒上層不厚不薄的土才命令崇文有糧等人合上門。

做好來密室躲避的決定後,木槿就跟族人們商量該如何避□□民注意到房屋中有個密室。

如果上頭什麽都沒有,萬一被眼尖的瞧見就慘了,織女鎮只幾座磚瓦房,喬掌櫃家又是其中最氣派的一座屋舍,流民勢必會著重關注此處。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他們七嘴八舌商量著,果真想出個法子來。

自打洪水來臨,喬掌櫃家就再不曾有過人煙,上頭的房頂已經塌去大半,屋裏只剩下零星幾件不成用的家什,他們甚至不需要多做什麽,只等人都進去後,將宅院和屋舍內撒上幹土,把人存在的痕跡消除即可。

為避免密室的入口被發現,木槿還特地將缺了兩條腿的八仙桌給移過來,旁邊鋪設早已收集好的蜘蛛網。

木槿與幹活的幾個青壯年最後進入,幾乎緊挨著密室入口,對外頭的聲響聽得最清楚不過。

才半柱□□夫,便聽見了迫近的腳步聲。

王李氏和王寶山幾乎立時將吉祥如意的嘴巴給捂住了,生怕他們發出哪怕一丁點兒響聲。

裏頭其余有孩子的大人做出的動作大差不差,幾乎把孩子捂到快要喘不上氣來。

這幾年災荒不斷,並沒有新出生的孩童,裏頭年紀最小的也三歲大,此前爹娘千遍萬遍不厭其煩地叮囑孩子莫要出聲,他們年紀不大,卻多多少少能懂點事,幾乎沒怎麽哭鬧過。

即使有,爹娘也能快速發現苗頭,迅速將孩子嘴巴給捂住。

木槿一動不動,旁邊的崇文將耳朵附在密室門口的石頭上以便能聽到的聲響更清晰。

流民已經進入院落,說話聲、叫罵聲交錯混雜。

他們操著南方口音,兼之語速極快,木槿實在聽不清外頭說了什麽。

而織女鎮卻曉得,外頭那群流民大抵已經惱羞成怒。

喬掌櫃的院落修建得格外氣派,流民們抱著好容易宰到頭肥羊的心思興沖沖趕來,進來後卻發現不光沒有財寶糧食,連尋常衣裳被褥都無,打眼就能看出房屋主人也是在洪水裏沒了。

“這等大戶人家,就算人沒了,總該有口糧食剩下,刀疤,你眼尖,瞅瞅哪裏有地窖,說不準能撈點子口糧出來!”

成為作亂的流民,便意味著公然反抗官府,除卻碰見朝廷招安,否則再沒有回頭的機會,他們豁出命只為能填飽肚子,如今沒有糧食哪還成?

當初碰見朝廷的官差說要剿匪,他們扛著鋤頭菜刀硬是將養尊處優的官老爺們打退,如今冒著靠近明州城被官兵發現的危險來織女鎮,不過迫於手頭搜刮到的糧食不足以養活上千人罷了。

躲在密室中的人們屏息凝氣,靜靜聽著流民們在院落中搜刮的動靜。

喬掌櫃的地窖不止一處,他靠從織女鎮收絲綢緞子亦或繡品賣到明州城,有專門儲存這些東西的倉庫,倉庫旁邊就挖了個地窖,尋常放些糧食等,入口並不隱蔽。

後來木槿無數次感到慶幸,得虧有個小地窖遮掩,才不至於被流民發覺密室的存在。

流民們皆聚在地窖入口處,就盼著能從中找到糧食。

而結果卻令他們大失所望,地窖裏只有瓶瓶罐罐,裏頭頂多放置腌鹹菜,腌的鹹菜長期浸在水裏,已經被泡到不成樣,壓根無法入口。

大約逗留小半個時辰,眾人才肯離開。

有人嚷嚷:“又不止這一處宅院,說不準旁處還能找見糧食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