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章 尾聲(第2/7頁)

木槿的話猶如一顆定心丸,將裏正的擔憂給壓了下去。

風調雨順的年節人人不愁吃穿,自然不擔心遭受搶掠,等到災年人人餓肚子的時候,再溫馴的人都會變成毫無理智的怪物。

織女鎮素來以富庶聞名,假如最後真生亂,遲早會引來盜匪、叛軍以及各路趁火打劫之人,他們必須使東小莊與自己一條心,如此才能多些勝算。

木槿的話音落下,裏正眼裏終於帶上了真情實感:“是呐,總歸還要鄉鄰間互相幫襯著才好,否則只能叫外頭人看了笑話。”

無論哪段歷史,每逢災年都得亂上幾回,再嚴重些,甚至會導致王朝顛覆。

裏正的話說明西邊亂黨的規模不大,大致在幾百左右,否則官府不會只派那麽點人前去平叛,官兵們之所以不敵賊寇,蓋因對方存著今日不死明日也會死的念頭殊死搏鬥,而自己則有家有業,打鬥起來難免畏手畏腳。

已經有那麽多人死在天災裏,木槿只盼著莫要再出現人禍,否則普通百姓實在沒了活路。

木槿並不喜歡將威脅瞞住,給族人們制造和平假象,眾人在接二連三的困難磨礪中變得愈發堅韌,不需要所謂的英雄將擔子全部承接到自己身上,他們自己就是英雄!

族人們果然沒有讓木槿失望。

聽聞西邊出了亂子,他們經歷短暫的驚駭之後就商量起應對的法子——

既然無法逃避戰火,那麽唯有挺起胸膛應對。

依族人們的看法,他們當初面對兇悍的土匪尚且可以全身而退,對胡亂糾結起來的流民實在無法產生太深刻的畏懼。

當然,若流民人數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那便是另外一副情形了。

何況每戶人家的青壯年手中都有大刀,武器比許多官兵還要齊全。

是的,官兵們遠不如後世影視劇中呈現的那般威武齊整,能人人配備長槍大刀且擁有統一的制服的絕對屬於精銳,木槿等人見過的官兵很多武器都不統一,有的手握大刀、有的拿著紅纓槍、有的抗著快要生銹的自制短刀,裝備著實有些參差不齊。

種種對比之下,相比於仿佛待宰羔羊的其余村落,東小莊的戰鬥力實在不可小覷,他們總有幾分對抗流民的底氣。

“他娘的,老子在洪水裏都活過來了,還能怕外頭幾個流民不成?到時候來一個殺一個!”村裏脾氣暴虐的漢子嘔吼道。

他說話的滋味格外復雜,不光氣憤,還有隱約幾分委屈在。

憑什麽?

老天爺憑什麽讓他來承受那麽多生活的苦難?

西邊旱災導致的十室九空、逃荒路上的百般磨難、洪災中的艱難求生……

接二連三的災難與困厄仿佛一座大山,將他壓在底下喘不過氣來,活著明明是件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偏到了他們身上就變成了奢侈。

漢子的話讓眾人想到四年來自己過得竟如此憋屈與困難,有的人家甚至親眼看著妻兒老小被淹死在跟前,被刻意遺忘的記憶從頭腦中瘋狂蔓延,帶給人無盡的痛苦與窒息。

木槿無法控制地想起穿越之後如何開啟生存的地獄模式、想起許多已經消失掉的熟悉面孔,心中百感交集。

良久,她對眾人說道:“我曉得你們心裏不好受,可咱們既然能活下來、能在人生地不熟的異鄉牢牢紮下根,就再沒有旁的事能難住咱,眼下且好生準備著,雖說他們不一定能成氣候,但我們好歹都該有個防備。”

這時候,人已經不再是人,很多人在生死考驗中變得扭曲,如果流民真打到此處,就不僅僅是圖財,更是要百姓的命。

君不見古往今來無數戰爭中的屠城慘案。

大夥皆置下不少家當,錢財好說,木槿對東小莊各家各戶的家底一清二楚,都是金子,揣在懷裏便能帶走,糧食也能裝在她空間裏,至於剩下的都能重新置辦,老話說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消把命保住,家業總會再掙出來。

亂世裏人命如草芥,如果亂起來的話,或許在他們聽到風聲之前明州城就會先將城門關閉,木槿預備再帶東小莊的青壯年去村旁的荒地瞧瞧,看是否能找出片逃生之處。

等真正走出去,卻讓人大失所望。

木槿瞧著光禿禿的土地,深深嘆了口氣。

若當初的蘆葦地還在就好了。

還記得去年她因得罪張家的緣故,被張老爺的爪牙四處搜捕,得虧有蘆葦和雜草的遮掩方能逃過一劫。

而如今,連那片荒蕪的土地都因洪水的沖刷變得“光潔”,上面只覆著薄薄的土壤,原先野蠻生長的植物皆已不見蹤影,看起來荒涼到可怕。

跟隨木槿出來的族人望著起伏的丘陵,臉上同樣難掩失望表情。

方圓幾十裏竟沒有他們的藏身之地,倘若真有流民打過來,唯有老老實實扛著大刀上去打鬥才能保住全家老小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