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茶山(第2/6頁)

王寶興趴在崇遠的背上打瞌睡,他睡著的時間越發長了。

木槿看了王寶興一眼,沒有打攪他,跟崇文說:“兄長,你帶幾個人請裏正他們在前頭帶路吧,馬上就到山頂了。”

裏正在織女鎮經營半輩子,與周遭幾個村落的村長、裏正總歸能說上句話,人家亦願意賣他個面子。

沒辦法,鄉土社會更看重人情,如果東小莊的人打頭陣,在山頂上的其余人指定會帶著仇視看他們。

人們對初來乍到的外鄉人存在理所當然的成見,一個處理不好就會引發以村落族群為單位的沖突。

裏正明白東小莊過來請他的用意,他全然不介意。

畢竟織女鎮和東小莊屬於相互庇佑的關系,東小莊借助織女鎮經營多年的人脈讓在山頂上避難的人不至於驅趕他們,織女鎮則因為攜帶太多糧食且關鍵時候想借用東小莊的大刀和精壯漢子威嚇覬覦他們糧食的人。

最山頂的位置已經被先來的人給占據,裏正出面與幾個領頭人斡旋幾句:“織女鎮那片也發了大水,我不得不帶鄉人前來此處避難,唉……還盼著咱們能互相照應,且在龍王爺發威的時候撿下條性命要緊。”

初來乍到,倘若不跟已經在山頭上占了位置的人交際,對方指定會覺得他們心思不正,到時候必然要出岔子。

裏正的話無疑是告訴幾個主事人,他們只想來避難,不會因為人多勢眾而主動招惹是非。

木槿看見幾個人臉上的戒備明顯降低。

也對,旁的村莊規模有大有小,多則幾百人少則幾十人,只有織女鎮和織女鎮達到了上千人的規模,誰能不防備他們呢。

周遭幾個村落並織女鎮幾百年來互相通婚,彼此間存在著七拐八繞的姻親關系,即使沒有十分熟悉,但突然出來上百口眼生的的人,他們即使再心大都不至於忽略掉。

這不,有人問裏正:“我瞅著他們說話的口音跟咱們不一樣,老兄你這頭是啥情形呐?”

裏正說道:“他們從西邊逃過來,被官爺們安頓在織女鎮旁邊,這一年來倒算得上安生,並非那起子難相與的,我便將他們帶過來了。”

幾人聽聞裏正的話,帶著戒備往東小莊一群人那邊看了眼。

“你管他們做甚?不過外鄉人罷了!”

說話的人跟裏正舅家沾親帶故,雖說裏正舅父舅母早就沒了,但還有幾個表兄弟不曾斷了姻親。

他代表此時大多數人的想法,在他們看來,初來乍到的逃難者與土生土長的鄉民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他們就是來搶占自己土地的。

裏正道:“他們在西邊都是富戶人家,領頭的還是個童生老爺,加上來了咱們這兒亦十分安生,到底關系著幾百條人命,我思來想去便將他們帶上了。”

聽說東小莊還有個童生老爺,幾個人再次帶著打量往東小莊駐紮的地界看。

不怪他們好奇,此時的讀書人實在太少,在山上避難的人家竟無一識字的。

借助讀書人的光環,人們對東小莊的戒備感總算稍稍降低些,臨走的時候還有人跟裏正說:“你可不能把心偏到那群外鄉人身上去,他們總歸不如我們能跟你互相幫襯。”

裏正自然連連答應,然而他嘴上答應,心裏卻不那般想。

話說得好聽,去年不曉得是誰放任自己村裏人來織女鎮搶糧食,比起這群人,至少東小莊不缺糧食,不會來搶他們的。

——

等駐紮下來才清楚,他們來得著實不算早,最早一批人從五日前就過來了。

不算大的茶山上密密麻麻擠了幾千口子人,後頭或許還有趕路過來的人,但瞧著山下快速上漲的積水,下一波人恐怕難以安生到來了。

木槿看著山下的積水,比幾個時辰前又上升不少,遠處的房屋竟被淹沒了小半。

遠遠看去,他們仿佛在一座孤島上,四處皆是洪水,這座孤島隨時可能會被洪水覆蓋。

而且風越發大了,雨更是從未停過,頗有種狂風暴雨的味道。

東小莊與織女鎮眾人距離山頂數十米,連個小點的山洞都沒有,人們身著蓑衣全家擠在一處。

然而不能一直淋著雨,機靈點的早就學山頂上的人,尋來石塊壘在下頭支撐,上面則放上木筏,倒能勉強躲雨。

雖說照樣免不了打濕衣裳,但總不至於被雨給淋成個落湯雞。

人們身上濕漉漉的,腳下更是在先前趕路時被泡到浮腫,然而卻沒有足夠幹燥的柴火生火讓他們烘幹濕乎乎的衣物。

看著族人們虛弱的模樣,尤其是孩子被凍到嘴唇發紫,木槿跟族人們說:“好歹尋點柴火來,不求家家都能生火造飯,能讓每個人有口熱乎水喝就成。”

接下來還有場硬仗要打,假如讓族人們始終穿著潮濕的衣物喝冷水的話,恐怕會有不少人得風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