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分糧(第3/3頁)

然後告訴木槿,他準備這兩日糾結幾個壯丁出村看看情形,最好多幾個人,這樣的話路上也好互相照應。

有了王寶興給的準話,木槿才徹底放下心來。

等木槿一出門,王崇遠就抱怨說:“爹,你幹啥同木槿一個婦道人家說那麽多,要說也該同四叔說才是。”

“你懂什麽,木槿怎麽說都嫁給秀才公,識的字說不準比你還多,你往後莫要小瞧她。”

在這個時代,文盲率極高,就拿王家村來說,王寶興讀書有童生功名,不僅在王家村裏面受人崇敬,哪怕到縣城去人家都的話尊稱他一句老爺。

至於許天賜年紀輕輕考上秀才,更為了不得,他這種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歷代積累下的底蘊。

許天賜曾同原主說過,他家世代耕讀傳家,從太爺爺那一代便開始了,他爺爺同樣考上過童生,年紀大了考不動了才回家教族學裏的孩子讀書,許父同樣識文斷字,但由於沒有讀書的天賦,最終憑借自己會讀書認字的優點替大戶人家盤賬去了。大戶人家給的銀錢多,許父便帶著妻子以及年幼的許天賜搬到此處定居來了。

當初許天賜考中童生才十五六歲,是遠近聞名的神童,後來又考中秀才,縣裏許多大戶人家爭著搶著想要同他結親,但許天賜是個性情中人,始終堅持要娶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的原主,許老爹頂不住兒子的堅持,只好替他去王家求親。

原主嫁給許天賜之後,身份地位更是水漲船高,從周圍人的態度上就能窺見古代識字率之低以及讀書人地位之高。

王崇遠:“但木槿終究是個婦道人家,滿打滿算同秀才公過了一年日子,能給她教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