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二更君(第2/4頁)

薛放在俞星臣身後聽見,眉頭緊鎖。

楊儀怕他插嘴,便忙拉拉他的手。

薛放微微一笑,反手把她的握住,十指相纏。

俞星臣屏息,然後問道:“巫知縣,你說牛仵作是你害死的,這意思,是你親手殺了他嗎?”

“當然不是,”巫知縣否認,啞聲道:“我不殺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若不是我執意把他拽了過來,他又怎會橫死!”

說到這裏,眼中兩行淚陡然落下!

俞星臣點頭:“這麽說,食人之怪的出現,應該就是巫知縣跟牛仵作兩個人配合,弄出來的了?”

巫知縣見他果真猜到,頷首:“對!”

“為何?”

“因為想要叫朝廷重視,想要朝廷派人前來海州!”巫知縣的聲音突然清晰了很多,也多了幾分決然。

俞星臣沉默:“緣故?”

“因為……”巫知縣咬緊牙關,發出了磨牙的響動:“我懷疑倭寇已經侵入海州!”

一聲“倭寇侵入海州”,讓在場之人全都汗毛倒豎。

薛放察覺楊儀一抖,便團住她的手,垂眸看見她脆白的臉色,突然想到昨夜她必定沒有睡好。於是悄悄地挪步到她身後,從後把她環抱住了。

反正在場的都沒有別人,巫知縣……一個老頭子不會在意這些,俞星臣,正全神貫注、就算他在意也沒有關系。

楊儀回頭看了他一眼,本來想叫他留神,可昨夜虛耗半宿,卻是有些神乏力倦,身上透冷,如今被他抱著,一股暖意滲透,十分熨帖,索性放肆片刻。

俞星臣已經開始問道:“你為何這樣說,有何根據?”

巫知縣閉上雙眼,重又長嘆了聲,道:“根據……這要從三個月前開始說。”

三個月前,縣衙送來一批來往客商暫住名籍。

海州近海,特色的便是海產等物,除了這些,特有的便是海州木雕了,並無別的出彩者。

巫知縣見來了這許多客商,心下甚悅,畢竟海州雖是古城,但向來不怎麽富裕,官方只靠著一處鹽業維持,若是能招徠南來北往的客商,不管於公於民,自是好事。

那日,他心血來潮,前往會館查看,正遇到一幫商販在包裹魚膠海產,以及木雕眾物,其中有人不甚失手,掉了一件雕品在地上。

旁邊一人猛喝了一句,巫知縣本已經自門口離開了,卻隱約聽見。

就好像被什麽利刃砍中似的,巫知縣猛地驚覺,他特意回去看了眼,正看到幾個五短身材商販打扮的,提著包裹往後而去。

他只看見那說話之人的半面,鐵青的一張臉,透著幾分戾氣。

俞星臣聽到這裏:“那一句話是什麽?”

巫知縣咬牙道:“我是海州人,我小時候還見過倭寇殺人!對於他們的言語自不陌生,那一句我雖沒有聽真切,但我以性命擔保,那是倭寇的話!”

俞星臣略略屏息:“然後呢?”

巫知縣道:“我越想越是不對,本來想叫人把那一隊商販扣住,又怕真的是倭寇……萬一打草驚蛇就不妥當。於是我找到了寧旅帥,告訴他此事,讓他留意,寧旅帥聞聽之後也十分震驚,便立刻去查問,不料此後,卻跟我說,並無差錯,那些人千真萬確都是沁州方面來的商販,戶引、衙門文書之類一應具全。”

巫知縣不放心,讓寧振再仔細些,於是寧振便派人往沁州查問,果真屬實。

這讓巫知縣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自己聽錯了,他甚至找到了合理的理由,假如他沒聽錯,那誰知道……那人說的那句話是不是故意學著倭寇、開玩笑的呢?

本來事情到此為止了。

直到那日巫知縣心血來潮,翻看了一下海州這一年的人員流通記錄,竟發現有大批的客商,入住海州,而且多數都是從沁州方向來的,這好像就有點反常了。

與此同時,海防營跟一些漁民隔三岔五也有報告,說是海上出現不明的舟船,起初以為是倭寇侵犯,不料那些船一看到有人,便立刻遠遁,這倒不是倭寇的做派。

一來二去,不管是漁民還是海防營,都放松了警惕。

巫知縣是經歷過倭寇屠戮的人,雖覺著自己可能是多疑了,但總無法放心。

那天,他帶著巫搗衣出門,正在街頭閑逛,無意中,竟又遇到那日在會館見到的那個說倭寇話的人。

那人在人群中,一雙陰狠的眼睛盯著巫知縣。

他的手藏在袖子裏,巫知縣有一種直覺,他袖子裏藏的一定是刀,而且,要對自己不利。

就在巫知縣心跳都停了的時候,寧振陪著巫搗衣回來,巫知縣忙抓住寧振:“快……就是他!”

這麽一錯眼的功夫,再轉身,那邊已經沒了蹤跡。

巫知縣的直覺越來越嚴重,他很想讓寧振把那些可疑的客商都抓起來問問,但那畢竟是些商販,若如此做,消息傳出去,未免弄得人心惶惶,商販們若對海州敬而遠之,只怕會影響到海州的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