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二更君(第2/5頁)

林瑯見她要起身,便擡手示意叫她不必動。楊儀到底起身:“您回來了,太後情形如何?”

“太後服了藥,還算穩固,並沒有如我想象一般……”林院首說著,指了桌上那本《聖濟總錄》:“你為何選了這本?是在看什麽?”

楊儀看看書,說道:“之前跟院首所說的我那個病人,是棘手的腦疾,我毫無頭緒,所以才想找一找這方面的書籍,不料似乎太醫院裏關於腦疾之類的記錄,也是有限。”

林瑯道:“你說的不錯,歷來這方面的書籍極少,所有的不過是《內經》《難經》《本草》等寥寥幾本略有涉及,不過你說的那個病人,我也略有耳聞,百會穴被刺針的是不是?”

“是。”

林瑯道:“我知道你想找的是什麽,不過眼下並沒有那些詳細的記錄,只是關於……比如頭上穴位的針灸,倒還可以一觀,像是《針灸四書》,《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以及最早的玄晏先生的《針灸甲乙經》,或許可以參考,這些書倒是都有的。”

楊儀點頭:“只能如此,多謝院首。”

林瑯打量了她一會兒,本想說時候不早,叫她早些安歇,免得明日還有事……但正要開口,忽然想起一事來。

他一笑:“我只顧往遠處去想了,卻忘了本朝先前也出過一位妙手高人的。對於頭疾之類,他自有心得。”

楊儀訝異,聽林瑯的意思,仿佛不是太醫院裏的,便問:“竟有這樣高人?不知現在何處?”

林瑯道:“你年紀小,自然不知道,不是我們這一行當的老人,只怕也還不知道呢。畢竟那位奇人已經逝去多年了。”

楊儀大失所望:“已經不在了?”

林瑯的臉色微微古怪,他看著楊儀道:“你可知這人是誰?”

楊儀驚奇,她又怎麽會知道。

林院首微笑:“當年這位奇人,原本是道醫出身,講究醫道同源,跟我們的醫流有所不同。據說當年,他就曾經用子午神針救了一名垂危的嬰孩兒。說起來,這子午神針的用法,竟跟你那日預言趙家小公子的分析不謀而合,都是以十二時辰對應五臟六腑的氣血變動推算而來。”

楊儀又是詫異,又覺著有點奇異的熟悉:“這位奇人到底是何人?”

林院首凝視著楊儀,嘆道:“你沒見過他,但卻跟他有莫大的淵源,他就是你的外祖父,濟翁先生。”

楊儀一時竟屏住了呼吸:外祖父這個詞,對她來說十分陌生。

正如林瑯所說,她從沒跟洛濟翁照過面。

如今也還是從別人口中得知洛濟翁的事跡。

林瑯道:“所以,在先前我聽人說你給趙家的小公子以十二時辰推演五臟六腑血氣變化,就想到了濟翁先生。不過,斯人已駕鶴仙去,倒也不必說了……”

他停下,又指了指前方:“那裏有幾本有關於道醫的書,譬如《石藥爾雅》,《廣成先生玉函經》等,雖未必有人看,但也是有存,你要想看,自取可也。”

楊儀道謝。

林院首見話說的差不多了,正欲離開,楊儀道:“院首,可知道子午神針究竟如何用法?”

“這個我並無研究,只聽說過程極為玄妙……”林瑯答了這句,道:“當初你父親曾經跟著濟翁學醫,你若想知道更多,不如去問楊太醫,自然最快。”

臨去之時,林瑯又格外吩咐楊儀快去歇息:“太後若今夜安寢,明日自然還須診脈,這會兒再不歇下,明日精神短了,不是好玩的,且快去吧!”

他見楊儀遲疑,便道:“放心,若是太後的病疾順利無誤,以後這藏經閣裏的書,你想什麽時候看就什麽時候,要看多少也有。”

楊儀這才答應,恭送林瑯離開,才去小榻上稍微歇息。

藏書閣內除了書籍之氣,便是陣陣的藥氣,楊儀換了地方,越發難以安眠,想著林瑯的叮囑,勉強合眼。

只是心裏一時如何消停,先是想著林瑯所說的洛濟翁,又想起太後之事,忽然又轉到王蟾身上,不知不覺,又想到了薛放。

之前太後叫她留宿,楊佑持自然不能留,楊儀趁機叫他轉告了薛放兩句話,不知十七郎能否領會。

先前楊儀給太後診脈之時,聞到太後身上檀香之氣,望著那只手,倒是讓她想起了一件事。

那就是,那兩件花魁衣裳上的香氣來源。

之前她在夏家給夏綺看診,陳獻帶了聞北薊來到,陳十九有心胡鬧,把她逼在了角落,當時兩人靠的極近,楊儀聞到他手上似乎有一股淡淡香氣。

雖隔了幾天,但楊儀確信,確實是那種氣息。

但她想不通,陳獻怎麽會跟兩個花魁……啊不對,陳獻自命風流,也許是曾經去光顧過兩位花魁的,但……

楊儀沒法想象陳十九郎穿花魁衣裳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