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章 破門謬論(第3/3頁)

“就像朕手中的這枚禦制銀幣一樣,需求和供給,生產力和購買力,都是一枚硬幣的兩面罷了。”

朱祁鈺解釋清楚了他開頭說的那句,生產力就是購買力之後,看著沈翼繼續說道:“朕為什麽一直不肯推行鈔法,這裏面的原因很多,擔心鈔法超發引起經濟崩壞、給大明海商們持續不斷的動力,將國外的物華天寶帶回國內、大明寶鈔信譽不足等等。”

“若是從破門謬論去看,朕不行鈔法的一個擔心,便是虛假繁榮。”

“人們用金錢的數量,來衡量自己財富和收入的習慣早已根深蒂固,所以只要手頭多了幾張鈔,便以為自己過得更好,盡管拿這些寶鈔,只能買到的東西和實際擁有的東西都比以前更少。”

“通貨膨脹造成的虛假繁榮幻象,很容易讓人沉醉於這種通脹帶來的虛假繁榮之中,而這種虛假繁榮的背後,是不斷的超發貨幣。”

“就像是吸食福祿三寶一樣,明知道超發寶鈔的數量,遠遠大於了生產力發展,但是超發貨幣帶來的虛假繁榮,會讓所有人,包括皇帝和朝廷在內,都想要再吸那麽一口,吸著吸著便人不人鬼不鬼了。”

“而超發貨幣如果能夠均勻的流入大明的每個人的手中,那這種通脹是全民承受,也不是不可以接受。但現實是,超發的貨幣,總是流向那些不應該流向的地方,可以是王侯將相、可以是勢要豪右,可以是肉食者,唯獨流不到大明百姓的手中。”

“通過通脹和掌控貨幣超發的渠道,王侯將相勢要豪右們,在超發貨幣的過程中獲得的資財收益,遠超於通脹,而百姓們的資財收益,遠低於通脹,這就是看不見的鐮刀,在收割著大明百姓們的命。”

“超發貨幣帶來的虛假繁榮,所有的代價,都由最底層的大明百姓承受。”

“錢法固然有各種弊病,甚至容易引起大明陷入冬序之中,但是相比較冬序,虛假繁榮帶來的危害,不是大明眼下能夠承受的住的,我們在進行制度設計的時候,首先要考慮的是民為邦本,本固邦寧。”

自北宋末年錢印敗壞,一直到洪武年間,大明寶鈔敗壞,歷史已經無數次證明,超發貨幣的惡劣影響,但是大明沒有一個人研究過,這背後到底是怎樣的邏輯,朱祁鈺講的明明白白。

這就是把看不見的鐮刀,不斷的利用通脹,把百姓們的資財通過通脹手段,源源不斷的流入勢要豪右們的腰包之內,收割著庶民的命。

於謙切實聽懂了陛下到底為何不肯推行鈔法,其實很簡單,金銀銅天然就是貨幣,這些取之於自然的礦物,即便是大明想要超發,他本身就有極高的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亂世黃金,便是這個道理。

李賓言頗為確切的說道:“陛下所言的破門謬論,讓臣聯想到了一件事,臣之前在松江府的時候,鬧出了瘟疫,連新港都停了三個月的時間,這幾乎等同於在松江府發生了一場戰爭,在戰後,臣發現了的確和陛下所言相同,在戰後,或者在生產力被破壞之後,百姓的需求的形態絕對不會和戰前完全相同。”

“就出現了所謂的虛假繁榮,遊園踏青、寺廟香火縈繞、遊人如織,被筆正們誇贊為報復性消費,大明之盛景,不過是肉食者們的一場狂歡,百姓們苦於生計,甚至需要開倉賑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