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3/3頁)

興安看到陛下手中動作一停,就知道陛下是生氣了。

奉天殿上有些寂靜,鄧順打了個寒顫,思緒萬千急轉,他想不通,這本來君聖臣賢的大好局面,為何突然急轉而下?

“鄧翰林,朕來問你,大明四方之地,可包括陜西行都司?”朱祁鈺平靜的問道。

鄧順感受到了平靜之後的怒氣,顫巍巍的說道:“是。”

“那大明百姓是否包括了陜西行都司、陜西、靖安、山西百姓?”

鄧順再次俯首說道:“包括。”

“那朕重開西域,免大明陜西行都司的百姓受馬匪流寇之苦,是不是安內救民?”

“是!”

“那朕意圖重開西域,意圖保西出嘉峪關商路暢通,是不是安四省之地民生經濟?”

“是!”

鄧順的冷汗已經流下來來,他發現了他話裏的漏洞,大明腹地的百姓是百姓,大明邊方的百姓就不是百姓了嗎?

陜西行都司這幾年的變化,不僅僅是也密力火者看在眼裏,就連大明朝臣們也看在眼裏,在奉天殿這個公器所在之地,睜著眼說瞎話,輕則罷官,重則流放,是欺君之罪。

朱祁鈺看鄧順顫抖的模樣,才輕輕甩了甩袖子說道:“你前面講的很好。”

鄧順從為臣之道出發,講皇帝不能憑借自己的喜好,窮兵黷武的開邊,於皇帝名聲不利,更於大明江山社稷不利。

再講大明四要之地,分析的有理有據,頭頭是道。

最後將為君本務,朝廷本務,乃是安內救民而非慕外勤遠,又講如何治理西域,方方面面,講的都很好。

唯獨最後一個等等百姓吧,讓朱祁鈺頗為不喜。

這是典型的挾百姓以迫天子。

朱祁鈺語氣略重的教訓道:“你這最後一段,朕頗為不喜。”

“大明腹地百姓是朕的子民,大明腹地百姓是大明子民,邊方子民,就活該飽受匪患?邊方子民,就該甘願清貧?”

“十裏不同風,百裏不同俗,千裏不同情。”

“大明廣袤,各地發展均不相同,在鄧翰林的眼中,大明天下根本不是一盤棋,而是一盤散沙。”

鄧順這才明白了自己的話到底錯在了哪裏!

他違背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自先秦確定的大一統思想。

鄧順擦了擦額頭的冷汗,真心實意的說道:“陛下聖明,臣愚鈍,臣定當謹記陛下之教誨,三省吾身。”

朱祁鈺繼續說道:“鄧翰林所言,除最後之言外,其余皆是實事求是之言,能夠通過現象,找到真正的問題,並且剖析問題出現的原因,這已經彌足珍貴了。”

“所言所談,鞭辟入裏,字句珠璣,令人深省,將大明重開西域之困局方方面面,都講的非常透徹。”

“若是我大明朝臣皆是如此,諫言之前,願意深入稽察問題分毫之末,錙銖必較,朕何愁大明不能國泰民安?”

鄧順雖然在話術上仍然有讀書人那種挾百姓以迫天子的毛病,但是其本人表現出了大明進士應該有的素質,一個讀書人願意實事求是,是朱祁鈺願意看到的局面。

“問題多不可怕,問題就是摁下了葫蘆泛起了瓢,層出不窮。”

“怕的就是有問題,不敢直面問題,不敢深究其原委,不能拿出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虛應其事,欺上瞞下,遮遮掩掩,借機以公謀私。”

“咱們奉天殿爛一點,大明就爛一片,要是奉天殿內全爛了,大明便是體無完膚!”

“若那樣,袞袞諸公皆為亡國之臣,朕亦亡國之君。”

於謙出班,俯首說道:“陛下聖明。”

群臣俯首,山呼海喝般的說道:“陛下聖明。”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重開西域必然是緩進急戰,朕並不打算操之過急,緩緩圖之,細細謀劃,便是。”

“朕打算三月初一啟程南下,南下之事,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

朱祁鈺就是這股東風,他跑去江南不是遊玩去了,是執行朝廷本務,安內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