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2/3頁)

嘉峪關乃是萬裏雄關,等閑不能攻破,河西走廊是大明的天然屏障,只要站穩河西走廊,西北三省即可保證安全,正如眼下這樣。

朱祁鈺倒是頗為意外,鄧順這個景泰二年的進士及第,這個讀書人,居然還專門去研究了大明要地。

鄧順說的這四處,都是亡一處,則大明亡。

這不是朱祁鈺說的,是講武堂眾多將官共同得出的結論。

宣府乃京師門戶。

當年成吉思汗何等天驕?手下大將哲別用計攻占了居庸關,但是很快撤離。

成吉思汗後來攻下了宣德府也就是宣府重鎮,拿下了野狐嶺,才從紫荊關小道攻占了居庸關,奠定了蒙金之戰的勝局。

大同府被攻破,則胡虜可從婁蘭古道繞開雁門關直取太原,北宋無法拿下燕雲十六州的原因基於此,北宋亡國也是基於此,太原丟失,最能打的北宋西軍無法馳援開封。

而薊州是大明的另外一處重鎮,乃是大明的另外一個門戶,薊州的重要性,遠勝山海關。

建奴老奴酋努爾哈赤死後,小奴酋洪台吉就在崇禎二年、崇禎九年,崇禎十三年,多次繞開山海關,從喜峰口入大明,劫掠四方。

而遼東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崇禎皇帝一根繩吊死在了老歪脖子樹上,大明亡,清軍入關,清軍來自哪裏?遼東。

百年屈辱史中,對遼東覬覦的豺狼列強數不勝數,倭寇侵華的重要跳板,正是遼東。

等到共和國建立之初,十七國聯軍一鼓作氣要拿下朝鮮,那是要拿下朝鮮?那是在覬覦遼東。

共和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依舊要雄赳赳氣昂昂抗美援朝,為何?

“很有見識,對於一個書生而言,鄧翰林講的並無差錯。”朱祁鈺對鄧順的諫言做出了肯定,因為鄧順說的沒有錯。

鄧順的意思很明確,大明的軍事重鎮並不在西,而在北,西域安寧與否和大明關聯不大,只要守住了嘉峪關,嘉峪關何等風雨,大明都可以泰然處之。

大明窮耗民力財力國力,重開西域,可謂是得不償失。

鄧順見陛下首肯,再往前挪了半步大聲的說道:“陛下,西域多賊寇,治西域之難,遠勝治韃靼之費,武清侯至今在大寧衛剿匪,始終無法歸京,當如何治西域?”

“一則遷民安土,西域苦寒,物產不豐,無良田無沃土,遷大明百姓入西域,非百姓之所願,不遷民,又何談長治久安?”

“二則剿匪勘定,西域民風彪悍,淫祀極多,百姓農忙為民農閑為匪,西域地方七國之眾,錯綜復雜,大明軍征萬裏之遙,征伐易安地方則難。”

“臣鬥膽核算,僅大軍遠征西域,安地方,動用糧餉折銀幣幾達千萬余。”

朱祁鈺再次點頭,治理西域,第一個遷民,第二個治安戰成本太高。

西域不是沃土千裏之地,對被遷徙的百姓而言,不是什麽好的選擇,如果有得選,遷徙雞籠島都比遷徙到西域的戈壁灘強得多。

同樣西域地方分成了七國,現在仍然有五國之多,治安戰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

大明征西,僅僅征伐軍備糧草撫恤等等就需要千萬銀幣,這還不算治安戰的成本,治安戰成本有多高?

看看漂亮國在伊拉克,漂亮國在阿富汗。

“還有第三嗎?”朱祁鈺看著鄧順問道。

“有!”鄧順的神情有些激動的說道:“安內救民,國家之本務,慕外勤遠,朝廷之末策!”

“漢光武閉關謝西域,唐太宗不受康國內附,皆深知本務者也!”

東漢建立之時,西域諸多小國迫於匈奴的壓力,請求漢光武帝劉秀建立西域都護府庇佑西域,漢光武拒絕了。

唐太宗李世民拒絕了康國的內附,是因為大唐當時鞭長莫及。

但是李世民兒子唐高宗李治,則接受了康國的內附,還拿走了萬王之王的稱號。

朱祁鈺知道這兩個典故,繼續聽著鄧順的諫言。

鄧順繼續說道:“今天象有異,大災四起,大明四方仍歲災歉,小民絕食逃竄,妻子衣不蔽體,被薦裹席,鬻子女無售者!”

“家室不相完,轉死溝壑!未及埋瘞,已成市臠,此可為痛哭者也!”

“望陛下用和番重開西域之費,益以府庫之財,急遣使振恤,庶饑民可救。”

鄧順這番話翻譯翻譯,就是大明仍然有災荒,不救大明百姓於水火之中,跑去重開西域,是舍本逐末的行徑。

鄧順治理西域的第三點諫言,核心話術為:陛下停一下腳步吧,等等大明百姓!

毫無疑問,跑偏了。

朱祁鈺原來頗為滿意,手指頭在不停的敲擊著寶座的扶手,認真思量著鄧順的話,但鄧順治西域的第三點說完,他的手便停了下來,看了一眼鄧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