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3/3頁)

三七粉為主的外傷藥,效果極佳,百寶丹內服外用,化瘀止血,乃是良藥。

奸商們會在京師被錦衣衛查補,南衙的錦衣衛也會配合北鎮撫司的行動,對這幫奸商進行查補,三次查補確定無誤之後,這些人會再押解至南衙斬首示眾。

在這段查補的時間裏,朱祁鈺在北衙都感受到了來自南衙的風力。

因為朱祁鈺作為大明皇帝收到了一封萬言書。

萬言書,一共萬字有余,這封由南衙多家詩社共計一千三百余士子共同上奏的奏疏,放到了朱祁鈺的面前。

萬言書,北宋時候,王安石有矯世變俗之志。於是上萬言書,開始變法。

但是朱祁鈺收到的這封萬言書,就有點值得讓人玩味了。

這些奸商被塑造成為了「激於義而死」,對奸商郡望的善舉進行了高度評價,肯定了他們存在的意義和功績。

“興安,你看看這萬言書。”朱祁鈺將手中厚重的奏疏掂量了下。

興安無奈的說道:“陛下,臣不讀書,看不懂,讓臣說,就是看它作甚,開篇就是錯的,陛下還把它看完了。”

“這些奸商被抓了是事情的現象,可是他們只口不提這些家夥被抓的問題,更不提被捕的原因,別說陛下實事求是了。”

“現象、問題、原因、方案,是陛下提出的實事求是。”

“察類、求故、明理、尋道,是胡尚書給陛下實事求是的翻譯。”

“這幫人連察類都算不得,就開始胡攪蠻纏了,這萬言書,萬字,要是臣,臣看都不看,陛下還浪費時間,從頭看到了尾。”

作為大明的禮部尚書,當陛下提出了從四個方面實事求是的時候,胡濙立刻開始了他的翻譯工作。

朱祁鈺在和李賢交流南衙問題時,就已經用過了。

陛下說的實事求是聽不懂是吧,胡尚書的翻譯聽得懂嗎?

興安依舊有些不滿的說道:“臣不讀書,《鄧析子·無厚篇》曰:談辯者別殊類使不相害,序異端使不相亂,他們這是詭辯,不知類,不察類,《墨子·非儒下》曰:無故從有故。他們有故?”

“不察類,無故,如何明理?”

朱祁鈺疑惑的說道:“誰?”

“墨子啊。”興安回答道。

“不是,朕問的前一個。”朱祁鈺奇怪的問道。

興安想了想說道:“鄧析子啊,先秦諸子百家之一。”

朱祁鈺笑著說道:“那你還說你不讀書。”

“臣肚子裏這點墨水,哪裏能跟這群筆正詩豪相媲美。”興安撓頭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