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2/3頁)

中原王朝對羅馬帝國的稱呼自漢朝之後,就沒變過。

景泰四年,也就是1453年,奧斯曼帝國蘇丹,親率十五萬大軍,攻破了最後一座孤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爾,宣告著那個古老的羅馬帝國,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

“秦人尊貴的皇帝……”朱祁鈺看了第一句話,就是一臉的笑意。

大明稱呼羅馬為大秦國,將他們的人稱呼為秦人,羅馬也將大明人稱呼為秦人。

就像是荷蘭豆在中國叫荷蘭豆,在荷蘭叫中國豆一樣。

這種稱呼也是現在歐洲的稱呼。

正德三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在擊敗了埃及,稱霸了整個印度洋之後,開始通過馬六甲進入了萬裏海塘,了解大明這個古老的王國。

當時曼努埃爾一世,寫給了他手下頭號開拓者迪奧戈的書信裏就說道:「你必須探明有關秦人的情況,他們來自何方?路途有多遠?……他們的身體是否高大?還有其他一切有關他們的情況。」

來自羅馬帝國的一封羊皮紙書信,寫給他朱祁鈺的。

外國寫給大明皇帝的書信,還有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寫給萬歷皇帝的書信,由約翰·紐伯萊乘船送往大明。

很可惜,當時的約翰的船毀在了風暴之中,這封信在二十世紀兜兜轉轉,又被伊麗莎白長者,送於了中國。

伊麗莎白長者曾經在二十世紀訪華,將這封信原件送給了中國。

稽戾王在土木堡的天變戰敗,即便是處於泰西的羅馬帝國也有所耳聞,就像是大明知道中亞在玩窩裏鬥一樣。

大明對世界並不是一無所知,相反在許多的官方文牘裏也在收集西域的消息。

於謙對帖木兒王國的了解,關西七衛、東察合台、帖木兒、金帳汗國、奧斯曼、羅馬都有了解和記錄。

朱祁鈺看完了羅馬帝國君士坦丁十一世的來信。

當然經過了翻譯之後,這封書信裏沒有什麽不恭敬的地方,相反語氣和措辭,都相當的恭順。

首先君士坦丁十一世,恭喜了朱祁鈺登基稱帝,其次是希望互相派出使臣,最後是希望可以和大明展開商貿往來。

朱祁鈺將原件遞給了興安,讓他留档存好。

“使者呢?”朱祁鈺疑惑的問道。

於謙搖頭說道:“來的路上被殺了,這份信是景泰二年寫的,輾轉了一年多才送到,若非這羊皮紙,四夷館也不會翻譯了。”

在原來的時間線裏,景泰三年換太子之後,朝堂的黨爭可以用黨禍盈天去形容,誰有空去關注撮爾小國的來信?

“大秦國太遠了。”朱祁鈺並不打算對這封書信進行回應,正如他所言,羅馬帝國,現在真的太遠了。

羅馬帝國的最後光輝,就只剩下了君士坦丁堡這個城堡。

奧斯曼蘇丹巴耶齊德,有歐洲征服者之稱,他在多瑙河畔的尼科堡,殲滅了前往救援羅馬帝國的幾乎全部十字軍。

尼科堡之戰,被殺死最多的就是法國的騎士和匈牙利士兵。

尼科堡之戰後,歐洲諸國,再無法組織起規模宏大的十字軍支援君士坦丁堡了。

巴耶齊德如同閃電一樣在小亞細亞半島縱橫,綽號閃電雷霆。

巴耶齊德圍困了君士坦丁堡之後,和瘸子帖木兒在安卡拉進行了大決戰。

在這場決戰中,帖木兒王國的四皇叔沙哈魯,在左翼擊敗了奧斯曼王國的蘇萊曼。

安卡拉最後決戰,閃電蘇丹巴耶齊德被俘虜,成為眾多藝術的源頭,閃電蘇丹最終被囚禁在黃金制作的籠子裏死去。

而後帖木兒的孫子,攻破了奧斯曼王國的都城布爾薩。

安卡拉決戰中,奧斯曼王國的閃電蘇丹戰敗被俘,短暫的救了已經奄奄一息的羅馬帝國。

但是君士坦丁堡依舊陷入了四面楚歌之中。

歷史給羅馬的最後稱號叫拜占庭。

朱祁鈺作為大明皇帝,救不了羅馬帝國,不是他不想,大明的影響力,最多可以到達向大明朝貢的帖木兒王國,對歐亞風雲,現在並沒有多少影響力。

朱祁鈺和於謙聊了很多關於西域的事兒,確定了若幹的決議,同意了帖木兒王國海路朝貢的貢路。

進入大明的海域之後,可以前往密州市舶司進行往來溝通。確定了對瓦剌西進的持續關注。

在李賓言的奏疏到達大明京師的三日後,所有需要斬首的案犯,近千余人,跟隨著趙明瑞押解入京。

趙明瑞被送到解刳院之時,情緒比較穩定,他並不清楚解刳院是個什麽東西,在解刳院的門前,他被灌了一碗迷魂湯之後,面帶微笑被擡進了解刳院之內。

朱祁鈺這才知道,渠家三兄弟還活著,生物意義上的活著,他們三兄弟在雅座上,為大明的醫學進步做出了巨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