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3/3頁)

李賢這話一出,群臣皆驚,維持一個朝廷需要這麽多錢?

李賢無奈的說道:“這還是沒有山西、陜西、遼東這些貧瘠之地的包袱。”

維持一個朝廷,哪有那麽容易的!

一千五百萬兩,他都是少說了!

孫忠猶豫了下說道:“國帑僅剩不到一百萬兩可支取了。”

李賢眉頭緊皺,瞪著眼問道:“就這麽點,還不肯收稅嗎?”

他左右看了看問道:“那還有什麽疑問嗎?如果沒有的話,財經事務,就得立刻開始了。若是不設鈔關市舶,我想不到去哪裏弄錢去。”

“難道對百姓剝盤?老百姓兜裏有多少?逼得他們跟著大皇帝一起殺咱們?好嘛,大皇帝天兵未至,咱們自己就被百姓們的鋤頭給鑿死了。”

“丟人不丟人啊!”

這僭朝陷入了一個死循環。

他們造反的目的是不交稅,但是不設鈔關市舶,那去哪裏收稅呢?

對百姓進行剝盤,百姓會跑的!會拿起鋤頭,鏟掉他們的腦袋!

不遠處的福建搞農莊法如火如荼,很多百姓已經開始逃了……

既然要設立鈔關市舶,那就得交稅納賦,那為啥還要造反呢?直接交給大皇帝不就得了嗎?

但是不設鈔關市舶,就沒錢,怎麽造反呢?

一個死循環。

當他們還是商舶船主,當他們還是勢要豪右之家、當他們還是不視事的王侯的時候,他們可以對這些政令,嗤之以鼻,覺得皇帝在與民爭利。

但是朝廷這個磨坊的維護,不需要錢糧嗎?

需要而且很多。

“不如我們實行撲買法?將市舶、各地府州縣林林總總之事撲買出去?”謝璉作為縉紳勢要豪右之家的代言人,自然不願意看到了設立鈔關市舶,他選了一個前元的法子。

李賢撇了謝璉一眼,太蠢了,解釋起來浪費口舌。

這放在北衙,那是要被人當笑話四處傳的。

“人妖物怪你閉嘴行嗎?”李賢滿是嫌棄的說道。

第一次的南京奉天殿議事,又進行了半個多時辰,草草結束了。

造反進入了瓶頸,想做的事兒很多,但是沒錢。

李賢的主意很好,安國十策,每一策都是定邦之策,不負李賢才學之名。

而且李賢不是生搬硬套,而是結合太子府僭朝治下的一些特點做了一些改動。

但即便是有一定的妥協,一些人還是不太能夠接受。

但是好在孫忠力排眾議,借著朱文圭太子府的名頭,勉強同意了此事。

李賢坐著孫忠的車駕,準備回到曹國公府,他頹然無比。

他發現一個恐怖的事實,他突然理解了,為何陛下有好殺人的名頭在外了。

不殺不行啊!

那安國十策的每一策,真的想要執行下去,都得跟京師那位大皇帝一樣,殺的人頭滾滾!

而且得殺更多的人!

否者壓根別想做成。

就拿這壓印銀幣之事來說,勢要豪右之家一旦參與其中,必然是偷工減料、花紋變得簡陋,進而交換價值暴跌,劣幣驅逐良幣,飛錢破壞五銖錢的漢朝歷史,就會重新上演一遍。

本身銀幣就是交換價值在支撐,這偷工減料、花紋化繁為簡、吹不響無法防偽,這本就脆弱的財經事務,立刻就渣都不剩了。

但勢要豪右之家本就逐利,得動刀子,得殺的他們驚懼無比,心驚膽戰,得殺的跟京師那群人一樣,勢要豪右之家,人人噤若寒蟬,才能壓印。

李賢終於理解了陛下的難處,這不是一般的難,坐到那個位置上,只能有這一條路。

“會昌伯,不如我們拿著銀子,去京師換銀幣吧,這樣還簡單點。”李賢想了許久,這個法子最好了。

孫繼宗呆滯的問道:“那不得虧三錢銀?”

李賢解釋了下自己內心的擔憂,真的想開兵仗局壓印銀幣,且不說技術問題,就是這勢要豪右之家,那就沒法解決。

孫忠重重的嘆了口氣,在孫繼宗的腦袋上重重的扯了一巴掌。

“爹!”孫繼宗一臉的惱怒!

孫忠作勢準備再扯,孫繼宗便不敢再說話了。

孫忠對著李賢俯首說道:“有勞李尚書了。”

“無礙。”李賢下了車回到了這偌大的曹國公府。

他回到家中之後,就開始奮筆疾書,然後吹幹了墨跡說道:“玉娘,我有生死大事相托。”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的年代裏,玉娘已經許給了李賢,那就是李賢的人了。

玉娘也不是會昌伯府的人,她是會昌伯府換取李賢出仕的禮物罷了。

“將此封書信交給驛站的緹騎。”李賢鄭重的交待道。

玉娘拿起冪籬帷帽和書信,便向著驛站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