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七章 細作(第3/3頁)

無論如何也好過坐等吳明徹灌城,致使城中瘟疫橫生。

況且王琳本就無心死守,他之所以據守彭蠡,不過是為了疲敵待戰。

畢竟不是誰都能向斛律光攻漢中一般闊綽,大興土木,在南鄭城外建上一圈的土木工程,試圖困死獨孤信。

雖說東梁剛剛經歷秋收,但也不能久耗戰事,江東一隅之地,不能長久支應這場西征。

因此王琳也不擔心吳明徹圍而不攻,而吳明徹一來到彭蠡城下,便令部眾強攻,也驗證了王琳的判斷。

十月二十七日,王琳遣使往吳明徹的大營,約定三日後出城決戰,吳明徹也一口答應下來。

然而才到二十八日夜,彭蠡城卻悄悄打開了城門,王琳與杜龕欲趁夜襲營。

二人倒是好打算,認為戰期已定,東梁將士必然松懈,但最主要還是看輕了吳明徹。

吳明徹年近五旬,這是他第二次領軍征戰,第一次便是作為副將,與柳仲禮一起經歷了東梁山大敗,完全能說一句聲名不顯。

可殺到東梁大營時,才發現吳明徹早有準備,倒不是其料敵於先,而是有人泄露了軍機。

如今天下大勢已經明了,尤其是江州,在荊南陷落以後,再無長江天險以抗齊軍,北齊可以直接由荊南東征,便也有許多人謀起了退路,其中就有王琳部將孫瑒。

王琳與孫瑒是年少時的同學,對他很是信任,軍事籌謀從未讓他回避,但孫瑒私底下早就與韋孝寬的細作有過接觸,將王琳的謀劃盡數泄露。

吳明徹得以預先防備,彭蠡一戰,王琳部眾遭受伏擊,自身在孫瑒的勸說下,趁亂渡江,北投高齊。

杜龕因叔伯被齊人所殺,不願隨行,引潰兵逃回潯陽,吳明徹得以長驅直入。

高澄聽聞彭蠡一戰的結果,已經做好了幹預江州戰事的準備,就等著蕭繹遣使求援。

可一連過去數日,沒有等來蕭繹的使者,卻得知了蕭繹在潯陽新宮引火自焚的消息。

蕭繹此人猜疑心重,卻也剛烈得很,他知道高澄的企圖,卻是寧死也不願落得蕭綱、蕭綸的下場。

高澄得知消息,雖感慨,卻也氣惱,當夜便去了瑤光寺,給蕭繹的妾室如夏氏、袁氏等人帶去了孝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