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誓師出征(第3/3頁)

孝昌二年(526年),北方局勢越發混亂,曹義宗卷土重來,再次圍困荊州。

直至孝昌四年(528年)四年撤圍而去,三年間,王羆歷經多次惡戰,戰必奮勇,又從不披甲,無愧熊羆之名。

他於永安二年(529年)由孝莊帝改任岐州刺史,就此回歸關西。

王羆不止是一員勇將,作為孝文帝時代的臣子,他曾任文職,憑為政清廉,勤於公事,又是疾惡如仇的性子,而受到崔亮的賞識。

沒錯,就是頒行停年格的崔亮。

這樣一個人物,高澄欽慕已久,可他關西人的身份注定此時不能為自己所用,常常扼腕嘆息。

當司馬子如領軍趁夜進抵華州城外時,王羆毫無察覺,此時他還在家中酣睡。

而修繕城防的梯子就立在城墻外,司馬子如甚至都不需要動用自己攜帶的攻城器械。

東魏軍士沿梯子翻入華州城,廝殺聲驚醒了王羆。

王羆知曉有敵軍趁夜襲城,他來不及穿衣,披散頭發光著腳,也不知道從哪裏摸出一根木棍,嗷嗷叫著沖出門外。

居然硬生生把東魏軍士嚇退到了東城門,也讓王羆得以召集士卒,重新奪回了城門控制權。

眼見見明明入了城,還能被人趕出去,東魏士氣頓時受挫,司馬子如與高歡大舅子韓軌面面相覷,最終只能含恨罷兵。

而駐守弘農的竇泰充分吸取了上次兵敗的教訓,只是廣布旗幟,絕不外出,倒也讓馳援潼關的宇文泰無可奈何。

直至聽說了王羆在華州擊退司馬子如、韓軌,才明白自己中了司馬子如的計謀。

心中慶幸不已,隨即下令回師長安。

身處晉陽的高歡了解了整場戰事的經過,也清楚了司馬子如雖有計謀,但領兵才能著實不堪。

也就起了將他留在晉陽,繼任可朱渾元留下的並州刺史一職,為自己參謀軍務,協助攻取關西。

原本在北疆隱有異動的柔然得知東魏退兵後,也隨之偃旗息鼓。

而陳慶之也立即班師返回江陵。

這一戰並非沒有收獲,至少高歡已經摸清楚柔然與南梁的決心。

往後攻伐關西,也不會因為無備而被柔然、南梁偷襲後方。

而高澄在出發之前,也向高歡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拿北方的柔然沒有辦法,但南方的蕭梁這個背盟小人,必須懲治。

雖然不知道高歡有沒有因為這句話感覺到冒犯,但他還是同意了高澄的請求。

因此,當高澄得知陳慶之退兵,他並沒有班師返回洛陽,而是徑直東進,直撲原屬北魏,如今被南梁占據的南兗州,意圖收復舊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