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誓師出征(第2/3頁)

“我知道,有人會問,為何我們不放棄關西。

“將士們!一旦我們放棄關西,放任宇文泰坐大,屆時不只是梁人、柔然人,宇文泰的爪牙也會向我們發起進攻。

“他們會淩辱我們的妻女、奴役我們的子嗣、劫掠我們的財產。

“我們不只是為大魏的偉大統一而戰!為兩千余萬關東百姓而戰!為深陷關西暴政的大魏子民而戰!更是為我們的家園不受侵擾而戰!

“只有實現國朝的偉大復興,周邊勢力才會向我們跪下雙膝,展露他們的恭順。

“將士們!由大漠到長安,再由長安至建康,一副包圍關東的鐵幕已經降落下來。

“他們看似強大,但在這條線的背後,是各懷鬼胎的野心家們在計較自己的得失利益,我們無需懼怕。

“韓陵一戰,爾朱氏二十萬聯軍的覆滅告訴我們,這世上並沒有牢不可破的同盟。

“爾朱氏同為血親,尚且互相猜疑,更何況是素無交集的宇文泰、蕭衍、阿那瓌三人。

“他們因利相聚,也必將因利而散。

“這就需要你們在戰場上展現自己的武勇,讓他們見識我們的強大,讓他們明白,阻擾大魏統一就是在自取滅亡。

“今日我高澄重申當初的承諾,在推進國朝一統的過程中,在與柔然人、梁人的戰爭中,壯烈捐軀的將士,你們的家眷一定會得到照養;

“英勇作戰的將士,你們的功勛絕不會被埋沒,田宅、官職、財物,我統統會賞賜給你們;

“京畿軍自成軍以來,我高澄待你們如何,自當心中有數。

“如今再戰陳慶之,戰場上誰若不遵號令,臨陣退縮,不止身受軍法,同樣殃及家眷,這一次,我絕不姑息!”

說罷,狠狠將兜鍪擲地。

校場上陷入短暫寂靜,隨後便爆發一陣山呼海嘯般地呐喊:

“願為大都督效死!”

“大都督照養我等妻兒,我等又何懼一死相報!”

高澄隨即率領三萬四千京畿軍全體將士救援南荊州。

留新任司州牧可朱渾元領部曲三千與婁昭麾下禁軍同守洛陽。

高澄將前任司州牧以毆殺奴婢的罪名處死後,立即調可朱渾元往洛陽,就職司州牧。

誓師出征的高澄早已安頓好了家眷,就連養在清河王府的結發妻子元仲華,他也早早打了招呼。

因此今日送行出城的只有一應高黨大臣。

其中就有領軍將軍婁昭與司州牧可朱渾元。

洛陽城南東頭第一門,開陽門外。

高澄緊緊握住婁昭的手,感慨道:

“澄此次出征,洛陽便托付於舅父,很幸運有舅父為我主持後方。”

“但有我在,阿惠無需擔憂洛陽安危,阿惠定要保重身體,我在此等候阿惠凱旋的消息。”

婁昭叮囑道。

高澄頷首,又湊近了低聲耳語道:

“父王若是來了洛陽,還請舅父為我將妾婦們送往瑤光寺安置。”

婁昭聞言愣在了當場。

不等他反應過來,高澄又補了一句:

“澄新娶了一名側室,其姐如今還住在安樂王府,還請舅父一並送往瑤光寺,萬莫讓父王見了。”

在婁昭看來,出征之前還在擔心這些事情,著實荒唐。

況且以子疑父,說出去都丟人。

但到底是同母姐的兒子,自己嫡親的外甥,也只能點頭應下。

高澄有如放下了一塊心裏的大石頭,他又走向可朱渾元,傷感道:

“本欲與可朱渾公多歡聚一些時日,奈何南線軍情緊急,只能忍痛與可朱渾公別離。”

說罷,不等可朱渾元回話,便拉著他的手來到婁昭面前,對婁昭說道:

“舅父,可朱渾公是澄心腹,其人可信,若有變故,盡可與可朱渾公相商。”

轉頭又對可朱渾元說道:

“可朱渾公,婁領軍是澄至親,於澄而言,敬愛不下於父王,澄出征在外,你當代澄用心侍奉。”

婁昭因高澄那句敬愛不下於父王,久久不能平靜。

可朱渾元送走高澄後,也立即向好友,南汾州刺史劉豐寫去私信,極力贊譽高澄賢德,遠邁其父。

潼關外,司馬子如得知宇文泰由灞上出軍,支援潼關,認為潼關難下,不如渡河北上,經蒲津轉攻西魏華州(陜西華陰)。

與韓軌、竇泰商議後,決定由竇泰屯駐弘農,佯作聲勢,自己則與韓軌趁夜北上,襲取華州。

時任華州刺史正是老將王羆。

王羆是京兆郡霸城縣(陜西大荔縣)人,古人將熊稱作羆,王羆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

孝昌元年(525年),六鎮之民先後在北疆、河北發動叛亂,梁將曹義宗趁機進攻荊州,王羆奉命救援,大破曹義宗,因功任為荊州刺史,留守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