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粉羹肉丸子湯(第2/3頁)

四十兩!

足足四十兩!

這麽多錢可怎麽花!

魚陣小呢,對紙片子不感興趣,她何曾見過絲綢?半趴在炕沿上,伸出幾根小手指,輕輕碰了碰那緞面,又嗖地縮回來,驚喜道:“涼颼颼!滑溜溜!”

師雁行失笑,暫且將諸多心思壓下,過去將她提起來,“滑溜溜,回去後給魚陣做新衣裳穿!”

江茴驟然回神,聞言笑道:“她小孩子家家的,沒輕沒重弄壞了,長得又快,且不必做這樣好的衣裳。倒是你,日後少不得出門見客,是該做幾身好的充門面。”

又拿起兩匹緞子往師雁行身上比,“你氣質沉穩,行事大方,倒是什麽顏色都壓得住。依我說,就做兩身冬日棉袍,領口袖口再繡些……”

“都做,”師雁行摟著魚陣揉搓,輕飄飄敲定,“我如今還小呢,日後不管去哪兒,少不得還得你跟著,難不成一個綾羅一個棉絮?也不成個體統。”

見江茴還想再勸,她捏著魚陣的小手笑道:“再說,以後還會更好,這種素面緞子算什麽,對吧?”

魚陣咯咯直笑,“對!”

師雁行執意如此,江茴也無可奈何,只是有些慚愧。

如今家裏這局面,幾乎都是師雁行一手闖出來的,總覺得……她跟魚陣是拖油瓶了。

“別瞎想,”師雁行打斷她的思緒,“攢足精神明兒去街上逛逛是正經。”

鄭家體貼,想著她們進縣城一趟不容易,就說明天午飯後再啟程,上午空出半日來,或是歇息,或是出門逛,都使得。

次日一早,娘兒仨起了個大早,飯也不吃就出門。

只半日功夫,到底倉促了些,可不得抓緊時間?

一出門,城市特有的繁華和喧鬧便撲面而來,竟讓師雁行原地懵了片刻。

真要說起來,不過是個縣城罷了,可在郭張村和青山鎮待久了,前世經歷猶如過眼雲煙,如夢似幻,她竟也生出一種鄉下人進城的陌生……

相較青山鎮,五公縣的經濟明顯繁華許多,這一點不光體現在更多的攤販和商鋪上,還有數量翻了不知幾番的行人。

當地百姓大多衣裳齊整而光鮮,在青山鎮罕見的綢緞料子,這裏少說也有個三成上下。

過往男女們的身上,也多戴首飾,鮮少有光溜溜素面朝天的。

街上頻頻有車轎經過,在鎮上以騾子為主,這裏卻很有些馬車。

一家三口小心過了大道,沿著各色噴湧著白色水汽的早點攤鋪走了一段,選中一家粉羹肉丸湯。

“要三碗肉丸湯,”師雁行只掃了周圍食客一眼,便對迎上來的小夥計麻利點單,“再要四個素包子。”

包子鋪就在隔壁,幾家經營的內容不同,相輔相成,經常有客人一口氣點幾家的,夥計們便會一並幫忙買回來,非常方便。

這種經營模式類似師雁行她們的大碗菜和劉大娘的炊餅攤,鎮上少見,可大一點的縣城、州府,卻屢見不鮮。

“好咧!”夥計麻利地去了。

正好隔壁桌一家四口的肉丸湯也上來了,師雁行順著一瞧,見約莫五七顆拇指肚大小的粉嫩肉圓在滾燙的湯汁間起起伏伏,邊上還混著些燙熟的翠綠菠菜葉,另有若幹面疙瘩充數,十分好看。

這麽一大碗湯,其實肉沒有多少,但有面有菜,唏哩呼嚕趁熱吃喝入腹,成年男子也能混個半飽。

若再來幾個素包子、熱炊餅,一上午就扛得過去。

江茴跟著算了一筆賬,“一碗肉丸湯就要五文錢,我看那肉丸也未必是純肉,再加炊餅、胡餅、包子之類,這縣城百姓光一頓早飯便要七、八個大錢了。”

說話間,飯食上桌,江茴暫時止住話頭,將包子掰開兩半,自己拿一半,給魚陣一半,又讓師雁行吃整個,剩下兩個暫時放著。

素包子是真素,半滴油也沒有,只用春日的幹薺菜泡發了,再加點雞蛋和粉條。

好處是個兒大,沉甸甸成年男子拳頭大小,三文錢兩個,非常耐饑。

師雁行低頭在肉丸湯上略吹幾口,待表層熱氣散去,輕輕啜了一點湯汁,只在嘴巴裏略滾了幾滾,便將原材料猜個差不多。

再吃肉丸。

確實不是純肉,裏面摻了大量本地產的蔥和面粉,另有一點姜末調味。

湯底是充分兌水後的骨湯,應該不光有豬骨,還有雞架,所以整體味道雖然有點淡,但不錯。

勁道彈牙,有點鮮甜,還不錯。

總結下來,成本確實低,利潤也是真高。

甚至比她的鹵肉利潤還高一點。

不過還有一點,在縣城開店,想必房租和人工都要比小地方貴,菜蔬等原材料也要自己買,再加上稅……

真論起來,還不如擺攤合算。

只是開店又有擺攤沒有的好處:體面,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