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第4/5頁)

汴京人們有多愛飲子瓜果,再沒比沈麗姝和小夥伴們體會更深的了,因此還沒到秋天,青娘的小店就收回了成本,降溫後果斷改賣熱飲和糕點小吃,生意持續紅火,到年底給她爹的分紅,已經超過肉鋪一年的分紅了。

把沈麗姝和她的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他們大多是對青娘的行動力和成果表示震驚,對她出去單幹這件事本身並無意見。

這畢竟是個人的選擇,而且就跟徐力的想法一樣,以前她巴不得把周圍稍微有點潛力的小夥伴,都扒拉到自己團隊培養,是因為創業當初吃夠了人手不夠人才更是沒有的虧,只能自己頂上,小身板吃夠了打童工的苦,當然要吸取經驗教訓。

不過這麽些年下來,小夥伴們在她的大棒加大棗的訓練下,就是頭豬都該開竅了,更何況是一群年紀小、學習能力和可塑造性都不錯的少年人?

他們的區別只不過是開竅早晚而已。

如今絕大多數小夥伴拎出來都能獨當一面,不說立刻勝任店長副店長,至少領班組長收銀之類的人手不缺的,這就已經很可以了,青娘出去單幹也影響不到他們開分店的計劃,當然是隨他開心。

至於跳槽出去的青娘選擇由他們燒烤店帶火的奶茶等一系列產品做主打,沈麗姝也很無所謂。現在滿汴京做餐飲的商家,有幾個不模仿他們賣奶茶的?還不如讓青娘把錢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至少人還帶上了她爹娘一塊賺錢。

沈麗姝甚至不介意青娘打著“小郎君”同款奶茶的旗號宣傳,畢竟她剛開店沒啥人脈資源,需要用到的冰和牛奶都是直接從燒烤店“進貨”,原材料都一樣,吹同款沒毛病。

後來看青娘幹得有聲有色,她還給了幾個甜點配方,都是她想吃又太麻煩,燒烤店做不了的,剛好讓青娘鼓搗出來,順便滿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有了獨家產品,青娘的小店立刻更上一層樓,也因此在短短數月時間,業績趕超林大舅經營幾年的肉鋪。

總之還是那句話,沈麗姝看好堂姐的潛力,她未來的成就不會止步於一兩家,老爹一早給她投資,完全是一本萬利的買賣。

但青娘畢竟是才十幾歲的真少女,而不是她這種偽蘿莉,成長是需要時間的,她爹娘的投資遠沒有到真正收獲的時候。

眼下的這些分紅,只能算是添了一門進項。

沈麗姝知道,爹娘如今的收入與日俱增,可是家裏的各項開支也跟著水漲船高,能給新來的秦老師定下二十兩年俸,大概是夫妻倆看在往後而咬牙決定的。

家裏養了三個正兒八經的讀書人,讓他們明白了這裏頭的道道,對講究的人來說拜師禮尤為要緊,何況秦舉人自身的前途和秦叔叔的面子都要照顧在內,馬虎不得,因此這二十兩束脩,需要跟將來給老師三節兩壽的節禮紅包掛鉤,寫作二十兩,翻個倍恐怕剛剛好。

這還沒算秦舉人一家三口的吃穿用度。

以當下的物價,一年下來怕是要五六十兩銀子的。

可以想象爹娘內心多麽的肉疼,畢竟夫妻倆還準備攢錢買房子呢!

老爹說了,他們可以跟著閨女住大宅子,弟弟們也能一起生活,但往後大弟二弟他們長大成家,總不能也帶著妻兒都住阿姊的宅子,更何況她弟弟這麽多,怕是也擠不下,所以還是要趁現在幹得動,多賺點錢給兒子們賣婚房。

沈麗姝當然是舉雙手雙腳贊成的。

她可以幫忙養弟弟妹妹,可不能幫他們養老婆孩子,爹娘提前準備起來也不錯。

總之堅持一個原則,弟弟們啃老沒關系,只要不啃姐就成。

爹娘如今總算是體會到她當初的煩惱了,生這麽多兒子,賺多少錢都不夠花呢。

再說回秦舉人的待遇,也是因為沈家旺夫妻倆老覺得手頭拮據,才會把包吃包住這種條件拿出來,希望對方能感受到他們家的誠意。

京城居大不易,在老房子生活多年的他們是深有體會的——搬進有水井有院子、甚至還能躺在院裏曬太陽的宅子之後,大家才意識到生活可以有多麽美好。

而秦舉人即便舍得把一半的俸祿拿去租房子,恐怕也只能找他們家當年那種屋子,他還帶著一雙年幼的兒女,總要安頓在近處方便照應,可不敢住到外城去。

索性自家還能挪出兩間空屋子讓秦舉人安置,往後吃住也和他們一大家子,自家省下一些銀錢,秦舉人也免去洗衣做飯等雜事的困擾,可以安心教學並為他自己往後的會試做準備,也算是雙贏了。

秦舉人果然感受到了沈家人的誠意。他也曾趕考進京,知道這邊的行情,親自看過沈家的宅子後,便帶著一雙兒女住進來了。

他為人也確實如秦叔叔說的那般,品格高尚,此後便踏踏實實帶著兒子和新收的學生做學問,對於二人不偏不倚、傾囊相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