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魚羊鮮其實還有個名字,叫魚腹藏羊,據歷史典故說,是魚吃了羊,被網回家煮時吃進肚裏的羊肉還沒消化完,煮魚之人又將羊碎肉塞回魚腹中,一塊燒煮。最後燒出來的魚,骨酥肉爛,不腥不膻,魚湯鮮美,羊肉奇香,風味極其獨特,時間一長,也就成了傳世名菜。

說起來,這魚腹藏羊倒跟另一道菜,羊方藏魚,聽著有些相似,兩道菜食材相同,只不過前者是魚腹藏碎羊肉,後者羊肉中藏魚片。

世人以為魚羊二物乃是最能體現鮮的食材,可不嘛,連鮮字都是各湊了半邊,自然是絕配。

羊方藏魚這道菜農家樂是沒有的,倒是鐘記的菜單上有。

而農家樂的魚羊鮮也不是魚腹藏羊的做法烹制,就是最簡單實在的魚羊一鍋燉。

來農家樂吃飯,總得接地氣一些,做法不用那麽精致,但得能大口吃肉大口吃菜,把分量給做足了。

包廂也一樣。

農家樂的定價跟鐘記不一樣,鐘記的大廳和包廂價格是一個天一個地,而農家樂這邊,包廂只多收一個包廂費,菜品菜價都是相同的。

嗯,哪怕是領導們吃飯,鐘意也不打算例外,來農家樂吃飯,那就嘗嘗農家樂真正的特色。

鐘意撈起一條七八兩重的活鯽魚,現殺,去鱗、開腹,斬斷魚尾、魚鰭,魚身兩面打花刀,放一旁備用。

羊肉帶皮切成長條先泡血水,然後下鍋加去腥三件套焯個水,焯完水再清洗一遍,而後入油鍋煸炒,炒羊肉的油最好用豬油,其味更香。

羊肉煸完,便要煎魚了,魚的賣相要好看,魚下鍋前調整好火候,然後再往油鍋中撒一小搓鹽,可保煎魚時魚皮不破。嗯,如果注意了細節還是煎出一條完整的魚,那就純粹是技術問題了。

魚煎至兩面金黃後撈出,另取一個砂鍋,倒入羊肉和一些藥材開燉,燉到羊肉變得軟爛時,放煎好的鯽魚進去,再煮上十來分鐘,當魚羊的鮮味在鍋內完美融合後,就可撒上胡椒粉,來一小把蔥花,端鍋上桌了。

魚羊鮮一鍋燉不需要多少技術,主要得把肉燉得骨酥肉爛,其味嘛,就跟那典故中說的一樣,不腥不膻,魚鮮羊香,叫人在這還沒徹底暖起來的春天吃個熱騰,滿口回味。

今日點這道菜的客人還不少,所以每一層廚房的灶上都坐滿了砂鍋。

還有吃完一鍋加菜的,可見對這道菜相當喜愛。

其實也能理解,因為農家樂從食材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新鮮,羊是今早現殺的,魚是昨天傍晚才撈起來的,送到農家樂的魚全是活魚。

上面幫村裏養羊的那戶人家找的羊苗也是挑選過的,選的是膻味比較小的馬頭山羊。為了把這羊養好,這戶人家也是下了狠功夫的,全家人都留在家裏養羊了。他們承包了一座山頭,然後自己去找了一戶人家種苜蓿、皇竹草這些養羊的飼草,自家田地裏也種了成片的白三葉,確保羊群有足夠的草吃。

可以說是把全部的身家都押在了那些羊身上。

他們自家的年輕人也在網上學習各種養羊技術,還找村幹部幫忙跟上面打申請,看能不能給他們個機會去跟專家們學習下。

村裏人自己上進,想把事做好,村幹部們自然是支持的。

再加上村裏其他人也需要學習,不管是水果,還是養大批量的雞鴨鵝都不容易,就幹脆湊錢,請了個專業團隊來村裏教他們。

他們村的人也確實很幸運,一整年下來,幾乎都是成功的,沒誰家出現大損失。

而辛苦也是有收獲的,這家人養出來的羊味道好,過年時就賣出去不少,小賺了一筆。剩下的羊也全被鐘意買了,負責今年供應給農家樂。

鐘意還說了,只要供得上,H市這邊這家鐘記也會買。

兩邊要的量都不少,他們家今年又買了好多小羊回來。打算如果今年也養殖成功後,就自己繁殖,不去買了。

因為羊肉味道好,農家樂這邊也訂下了好幾道羊肉做的菜。

包括孜然羊排,紅燜羊蹄,還有羊雜做的菜。

除了羊肉,農家樂的其他特色菜也不少,比如用村裏養的土雞來做大盤雞。

大盤雞也是十分有名的菜,其特色為盤大、菜多、肉多量大。

一份大盤雞,再加上一份面,足夠三四個人吃了。

農家樂的大盤雞分大份跟小份,小份是半只雞的量,大份則是整只雞。一只雞重量在五六斤的樣子,即便只用半只,再配上土豆和洋蔥,青紅椒,也是滿滿一盤了。

重點是什麽呢,是村裏的土雞是真的香,雞肉味兒濃不說,吃著還特別緊實。

做大盤雞用的是公雞,村裏養雞的人家采取的是白天放養,晚上才收回的養殖模式,雞每天到處跑,肉可不就緊實了。

這樣養雞不好的地方是容易被過路車撞,有時候是開車的人沒注意,有時候則是雞傻乎乎的直接要往車前跑,導致養雞這戶人家一年下來在這種情況下損失了二十多只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