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六章 注定的結局(第2/3頁)

又不是臨時抱佛腳或者找槍手捉刀那樣的故意討好!如果真是想用詩詞來巴結人,那為什麽不獻上一首逢迎拍馬的詩詞?

但地位差別太大,戚繼光連反駁的資格都沒有。大佬說你是,你肯定就是,說你不是,你肯定就不是。

又聽到秦中堂繼續訓斥說:“你看看你寫的詩句,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對我的拍馬討好也太露骨了!你小小年紀,就學會了這個?”

這句根本不是寫給你秦中堂的!少年版戚繼光差點就要哭了,承認也不是,不承認也不是,進退兩難。

在場人裏,絕對智商最高的徐文長有點看不下去了,很小聲的對秦中堂解釋說:“此乃戚小哥兒自述志向……並非是逢迎拍馬之意。”

秦德威“呵呵”一聲,“一個未經歷戰事的少年,怎會寫下但願海波平?

目前讓海波不平的又是什麽?不就是倭寇嗎?一個山東少年,又怎麽會以平倭為志向自述?所以這句分明就是預祝我的!”

徐文長繼續解釋說:“登州地近東海,遠在洪武、永樂年間,就時常有倭人海寇襲擾,所以登州少年以平倭為志向不足為奇。”

“嗯?”秦德威深深的皺起了眉頭,指著另兩句說:“再看這句,雲護牙簽滿,星含寶劍橫,不就是形容我有尚方劍麽?這不是寫給我的,又是寫誰?”

在場人中,大概智商最低的吳承恩也看不下去了,在後面用力扯了一把徐文長,然後對戚繼光問道:

“還是戚小哥兒自己說吧,你這首詩到底是自述還是給秦中堂的贈詩?依我看來,更像是贈詩?”

戚繼光兩難之間猶豫了一會兒,很羞愧的答道:“乃是獻與中堂的贈詩。”

秦中堂冷哼道:“我說的沒錯吧,你這人小小年紀,倒是學會了投機取巧!”

少年版戚繼光又想哭了,你秦中堂到底想怎樣啊!父親說秦中堂難搞,可也沒想到這麽難搞啊!

秦德威再次開口道:“不只是這首詩,還有第二點,令尊應該健在,甚至還能托門路找到家父寫信幫助。

按道理說,尋了人情後的正常程序應該是這樣——父親親自把兒子托付給別人,這才顯得鄭重和正式吧?

所以為了你的功名事,令尊為何不親自前來?你才是個十六歲少年人,令尊就能如此放心?

讓一個十六歲少年單獨來求見,只怕也是另有緣故吧?

是不是聽說我從小有神童之名,又是少年顯貴,所以你們認為我會更青睞於少年英傑?

你們這樣的心思,不是投機取巧和投我所好,又是什麽?”

戚繼光不想說話了,心情完全是生無可戀了,躺平任嘲!

徐文長詫異的看了眼秦德威,平常這麽噴朝廷大佬們就罷了,對一個十六歲的少年這麽噴,是不是太過了?

還是秦中堂噴人從來不看對方高低貴賤大小,公平公正公開一視同仁?

徐文長正想開口說情幾句,卻又被吳承恩暗暗拉住了。

在一片壓抑的氣氛中,秦中堂突然輕輕嘆了口氣,又對戚繼光說:

“我生平最善於相人,觀你有名將之姿,統帥之才,他日必能武功赫赫,威震四夷,光耀大明,名標青史!”

戚繼光:“……”

先前還訓斥自己只知道投機取巧,現在又開始擡舉自己能成為名將統帥了。

這個前後反差有點大,轉折也有點急,實在反應不過來了。

到底哪一個中堂,才是真正的秦中堂?

秦德威一直就沒給戚繼光太多的思考時間,忽然又拿起了曾後爹的那封書信,一邊拆開一邊和藹可親的問道:“令尊是怎麽能讓家父寫信舉薦你的?”

戚繼光又是小小的訝異了一下,秦中堂怎麽猜出,是自己父親辦的?

嘴上如實回答說:“家父曾經在京營任職過一段時間,名義上是遼東入京備操班軍的上司,所以借此與曾撫台有過淵源。

又加上山東與遼東素來親近,遼東士子都是到山東參加鄉試,所以曾撫台與山東也有過交際往來。

今年在下到了歲數,家父便央求曾撫台寫信幫忙。”

秦德威只是隨口一猜的,如果猜對了就顯得英明神武,如果猜錯了也無所謂,那叫多思多謀,這就是大人物的好處。

沒想到真是戚繼光那個父親在背後操作,而且戚繼光那個父親肯定也是早就有意結交曾後爹了。

再想想也正常,老子費心費力幫兒子謀前途是天經地義的,五百年後都一樣。

官場不只是打打殺殺,還有人情世故。

然後秦德威又道:“可憐天下父母心,令尊為了你當真是殫精竭慮了!你獨自來求見和獻詩,都是令尊教導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