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中)(第3/3頁)

過了兩日,又到太子上朝的時候,這次沒有太後老娘娘搗亂,百官很順利的禮節性朝見了太子。

散朝時,閣老嚴嵩對吏部天官許瓚說:“吏部許久沒有召集廷議了,今日你們部院正好將幾件事情集中起來一起議論!然後將議論結果,反饋到內閣來!”

雖然嚴閣老說的是幾件事情,但眾人都知道,嚴閣老真正關心的,只有內閣閣臣是否重返文淵閣一件事。

於是許瓚招呼著相關部院大臣以及科道官,來到午門外東朝房開會。

作為外朝之首,廷議一般都是由吏部天官主持的,許瓚也不想廢話,直接對眾人詢問道:

“有大臣奏請閣臣移回文淵閣,軍機處移出文淵閣,內閣將此事付與公論,諸君是否贊同?”

“我反對!”有人叫道,眾人順著聲音看去,不出意外的是王廷相。

主持廷議的天官許瓚忍不住問了句說:“大司馬有什麽理由?

事不關己的他也很好奇,王廷相能編出什麽樣的理由來。

王廷相只說了一句:“如今內廷格局,乃是秦板橋向皇上奏請設定的,諸君最好不要擅動。”

眾人:“……”

就這?這也算是理由?

左都禦史屠僑忍無可忍,開口道:“秦德威已經不在朝中了!”

王廷相強行駁斥說:“秦板橋在不在朝,與內廷格局變動有什麽直接關系?”

屠僑回應說:“正因為秦德威不在朝中了,故而才此一時彼一時也!

昔日內外共定下五名輔政大臣,雖然大多數人距離儲君甚遠,其中翟首輔、嚴閣老、張大宗伯常在西苑無逸殿,張詹事則在宮外詹事府。

但所幸還有秦德威駐守文淵閣,距離文華殿和東宮咫尺之遙,得以朝夕輔導儲君,讓儲君不至於對大臣疏遠。

如今秦德威離開文淵閣,出任欽差遠赴東南,而朝廷其余四名輔政大臣中,無一與儲君接近,實在是當今最大不合理之處。

所以我們才要改變內廷現狀格局!內閣重回文淵閣就是這個目的!”

眾人聽到這裏,先是驚訝,屠僑居然給了秦德威一點近乎正面的評論!把秦德威當成了一個正面例子說了兩句!

然後才明白,轉折還是在後面。

但也不能不承認,屠僑說這些話邏輯無懈可擊,水平很高,絲毫沒有貶低對手,但又論證出了自己的目的。

總而言之,比王廷相那幾句強詞奪理至少高出了一個嚴世蕃的差距!

於是眾人又稍稍疑惑,怎麽秦德威一不在時,往常看起來挺弱雞的屠僑,怎麽都變得像模像樣,言辭犀利精密了?

難道秦德威對別人的壓制力,恐怖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