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三章 沒有秦德威的時候(中)(第2/3頁)

本來王廷相也沒多想什麽,他在都察院、刑部、兵部歷任主官,一樣都是獨用正堂辦公。

但走到文淵閣門外的月台上時,王廷相打量著文淵閣幾個大字,忽然心裏有點發虛了。

忍不住對方舍人問道:“往常只有秦德威一個人在這裏面辦公?”

方舍人理所當然的答道:“世人皆稱秦大人為秦中堂,這中堂就指的是文淵閣中堂。

原本中堂是閣老會商議事的地方,後來閣老都去了無逸殿,文淵閣就只歸秦中堂一人獨用了。

而後秦中堂嫌棄文淵閣裏面隔間昏暗狹窄,將公案設置在了中堂,並撤去了多余座椅,只將中堂作為辦公場所。”

王廷相猶豫不前,不是每個人都有秦德威這麽厚的臉皮,敢坐在文淵閣中堂辦公,這需要多麽強大的心理素質。

歷代內閣大學士、首輔,也沒一個這樣獨自在文淵閣中堂辦公的。

世人都覺得秦德威位高權重,想幹什麽都很容易,其實真正體驗了一下,才知道秦德威體驗卡也不是那麽好拿的。

臉皮不如,啊不,德行不如秦德威,坐在文淵閣中堂辦公,只怕要折壽啊。

糾結了片刻後,王廷相還是拉不下臉,轉頭對方佑說:

“秦板橋能在文淵閣中堂辦公,是因為他乃大學士兼入直文淵閣,而我則無此殊榮,只是暫代軍機處而已。

所以我還是去東卷棚入直,與其他軍機處官員一起,不必借用文淵閣中堂了。”

方佑答話說:“大司馬勿要多想,老大人你在文淵閣中堂辦公,也是秦中堂當初允許過的,又何必在乎別人怎麽看待?”

“不了不了,我還是去東卷棚!”王廷相很有自知之明的說:“暫時代班之人,還是不要竊據文淵閣中堂,免得遭人議論,惹出是非!”

就在這時候,趙文華的奏疏傳到了文淵閣,方佑看完後,迅速又呈給了王廷相。

等王廷相也看完,一時間感覺頗為棘手。

一是沒想到嚴嵩如此迅速的就發起了攻勢;二是沒想到嚴嵩直接拿自己當突破口。

除此之外,就是有點生氣。自己已經連文淵閣中堂都不敢用了,憑什麽還要遭受指責?

隨後王廷相又把方佑召來問道:“對這種情況,秦板橋可有安排?”

方舍人答道:“似乎沒有,至少沒有吩咐過我。”

王廷相疑惑的說:“秦板橋向來心思慎密算無遺策,我就不信他預見不到這種情況!

所以秦板橋肯定會提前做出準備,你莫不是忘了不成?”

方佑無語,他自認已經對秦中堂足夠崇拜和迷信了,沒想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王大司馬貌似對秦中堂更迷信。

秦中堂雖然精明,但又不是神仙!

方佑想了想後,對王廷相勸道:“如今秦中堂只怕都已經快出北直隸了,對京城之事鞭長莫及!

故而大司馬還是別想著秦中堂了,先想法子應對目前危機。

在下有幾點想法,願與大司馬參謀……”

王廷相擺了擺手,“先不忙說這個,勞駕方舍人跑一趟腿,別人我也信不過了。”

方佑問道:“跑什麽腿?”

王廷相便吩咐道:“你去找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閣老和戶部王尚書,問問他們,秦德威是否針對目前情況有所安排!”

方佑:“……”

你王廷相好歹也是大司馬兵部尚書,你能不能拿出點自己的鬥志!都這時候了,還到處問秦德威有沒有安排!

但方舍人沒法抗命,只能去問了。

他找張閣老和王尚書問了一圈後,得到的答案是,秦德威依然是沒有特殊安排。

“不能吧?秦板橋怎麽可能沒有安排?”王廷相喃喃自語,“一定是我漏掉了什麽。”

方舍人懶得再獻計獻策了,他已經絕望了,就王大司馬這樣,想幫都幫不上忙!

也不知道秦中堂圖的什麽,讓王廷相來代替主持軍機處!

這份奏疏公開後,當即引發了朝廷上下的熱議。眾人所議論的不只是事情本身,還有嚴閣老在其中表現出來的態度。

隨即就有數名禦史跟進,上奏疏支持趙文華,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輿論壓力。

不過讓朝臣們感到奇怪的是,“秦黨”這邊靜悄悄,沒有任何能值得輿論關注的動靜。

這又使得眾人猜測紛紛,難道秦德威離開後,秦黨立刻就一盤散沙了?

如果說竟然連最基本的輿論反擊都組織不起來,那未免也太拉垮了。

還有大聰明分析說,凡事有弊就有利,秦中堂太過於強勢,正常時秦黨的凝聚力和執行力雖然因為秦中堂很強;

但沒了秦中堂直接發號施令之後,習慣了盲從的秦黨人員立刻就束手無策了,組織渙散程度超乎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