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一章 春聯那些事兒(第2/3頁)

如今翟首輔和嚴閣老都在無逸殿入直,無逸殿就相當於內閣駐地代名詞了。

所以秦中堂其實問的是,內閣的春聯怎麽寫的?如果不是為了別苗頭,問這個幹什麽?

秦德威見方佑答不上來,就吩咐道:“這都不知道?還不去速速打探!”

方舍人很想問一句,中堂大人你活得累不累啊?當然,也許這就是別人是中堂大佬,自己是跑腿舍人的原因。

又半個時辰後,方舍人從西苑折返回來,對秦中堂稟報說:“嚴閣老直廬沒有貼春聯,但無逸殿正殿外面已經貼了!

但正殿這春聯也是嚴閣老手書的,上聯是,和聲鳴盛世;下聯是,春色滿皇州。”

秦中堂聞言點評道:“果然是嚴氏風格!”

這裏秦中堂所說的嚴氏風格是什麽意思,並不能細說,懂得都懂。

方舍人就就幫著研墨,他想看看,秦氏風格又是什麽樣。

此後秦中堂提起筆來,同樣寫下了十個大字,與內閣春聯的字數一樣多。

方舍人擡眼看去,只見上聯是“春為一歲首”,下聯是“月傍九霄多”。

“好!中堂此聯極工!”方舍人立刻開口喝彩,果然是秦氏風格。

其實這個對聯很有意味,隱隱透露著一絲小霸氣,還有幾許傲然自得。比如“為”、“首”這樣的字眼組合,一般衙門哪敢用?

所以秦中堂不負眾望,還忍不住技癢與內閣別苗頭了,春聯氣勢上要壓倒內閣。

但方舍人也只能用“極工”來稱贊了,別的意味都不好直接說出口,只能讓觀者自己領會。

果然這個既低調又張揚的個性春聯貼出去後,立即就在官場傳開了。

然後不知怎麽的,官場上就流行起找秦中堂要春聯的風氣了。但凡與秦中堂能說上話的、有排面的官員,基本都找秦中堂索要過春聯。

大概都覺得秦中堂是個大福氣的人,行走的人形“祥瑞”,都想在新春佳節沾沾秦中堂的福氣。

這日秦中堂從東華門出宮,前往夷務衙門視事,走到東安門外金水河的皇恩橋上,迎面碰巧遇見了東廠的秦太監。

東廠衙署在東安門外面,秦太監從東廠回宮裏時,必定經過東安門,所以特賜出入皇宮東門的秦德威遇上秦太監並不奇怪。

禮節性的打個招呼後,秦德威正要繼續前行,卻又被秦太監喊住了。

然後聽到秦太監說:“聽聞中堂寫得一手好春聯,咱家外宅尚缺一對春聯,有意請中堂賜墨,咱家不勝感荷。”

在大明朝,高級太監和文官之間的文字互動很常見,比如很多大太監或者大太監父母的墓志銘都是由高級文官撰寫的。

所以秦太監這個要求並不過分,以秦太監的地位,秦德威也沒道理拒絕。

但秦德威還是多問了一句:“廠督想要什麽風格的春聯?”

太監這種特殊群體的心理需求可能與一般人不一樣,故而要先問明白了。

秦太監便答道:“要彰顯出豁達、敞亮、嫻雅、精致的讀書人風範,最好又要有點特性,與尋常人不同。”

秦德威無語,豁達、敞亮、嫻雅、精致這幾個詞,與你秦太監沾邊嗎?

還要與常人不同的有個性?直接在春聯上寫明你是太監,夠不夠與常人不同?

秦德威一邊想著,一邊皺眉道:“廠督莫不是為難人?”

秦太監笑道:“以中堂之才學,也有被難住的時候?”

秦德威答話說:“那就試試看。”

過年前沒大事,閑著也是閑著,此後兩人便去了旁邊光祿寺。

借了紙筆,然後秦德威筆走龍蛇,一氣呵成的寫了一對春聯。

上聯是“無子無孫,盡是他人之物”;下聯是“有花有酒,聊為卒歲之歡”。

秦太監:“……”

什麽無子無孫,大過年的你秦德威別自己咒自己了!

秦德威顧盼自得的說:“廠督看著如何?無子無孫,豁達!盡是他人之物,敞亮!

有花有酒,嫻雅!又全用南宋宰相喬行簡的詞中語,精致!”

秦太監只能哭笑不得,收了春聯走人。

年底的酒席多,雖然大部分宴請都被秦中堂都推掉了,但總有推不掉的,或者不想推的,比如翰林院公宴。

官場有句話怎麽說的,一日為翰林,終身是翰林,縱然官至內閣大學士,也要以翰林出身為榮。

所以秦中堂雖然為了攫取實權,戰略性放棄了翰林院兼職,但依然有資格參加翰林院公宴。

算起來,秦中堂已經有好幾個月沒有來翰林院了,這次回到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倍感親切。

此時宴席未開,多數人還站著閑聊。秦中堂一眼就看到了吏部侍郎兼翰林學士溫仁和,高聲招呼道:“溫前輩!別來無恙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