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五章 咬人的狗不叫(第3/3頁)

這時候有人說:“秦德威即便加了爵位,其他官職又未曾變化,實際上依舊是文臣官職,主要還是值守文淵閣,自然要以文臣來看待。”

翟鑾卻又道:“以如今之風氣,文臣尊貴莫過於閣臣,閣臣中最尊貴又莫過於首輔。

而秦德威封爵後,身份、品秩皆淩駕於閣臣之上,請問又該如何排序?難不成要讓首輔排在秦德威之後?”

在大明,文臣品級普遍比勛貴低,縱然是大學士首輔,活著的時候一般也就加到從一品。

所以如果秦德威成了文臣勛貴,品秩必然超過其他大學士,這似乎又是個問題了。

掌控著局面的翟鑾頗有點意氣風發的感覺,“因而依我之見,秦德威封爵後,不宜在閣,可以另行遷轉為其他官職!”

聽到這裏,眾人只想到四個字,那就是“圖窮匕見”。

翟鑾前面嗶嗶了一大堆,最終目的卻還是這個!讓封爵的秦德威離開文淵閣!

只要秦德威不在文淵閣,被皇帝強行“扣留”在文淵閣的翟大學士,暫時就能睡個安穩覺了。

翟鑾掃視了一圈,再一次問道:“有人反對麽?”

安靜了許久禮部尚書張潮忽然開口道:“誰說秦德威封爵後,必須要離開文淵閣?這是哪門子道理?”

翟鑾咄咄逼人的反問道:“難道一個伯爵在文淵閣視事,就合理了?”

張潮冷哼道:“又不是沒有先例,天順朝兵部尚書兼翰林學士徐有貞被為封武功伯,得爵後仍以殿閣大學士名號入直文淵閣!

前人都可以,那秦德威封爵後,為什麽不能繼續入直文淵閣?援引舊例不行嗎?”

翟鑾:“……”

辛辛苦苦搜集了近年最著名的三大文臣軍功封爵的案例進行分析,沒想到還有例外的!

無數苦心,瞬間化為齏粉!

其余眾人心裏一陣霧草聲!七八十年時間已經很久了,虧得你張尚書還能想起七八十年前的這茬事!

徐有貞為什麽能封武功伯?那是因為在“奪門之變”立下大功,擁戴了英宗皇帝復辟,然後殺了於謙!

當然是不是正義另說,但這徐有貞確實也算是文臣封爵……

眾人心裏對徐有貞再不恥也不好公開否定,畢竟英宗皇帝還是今上的祖宗,很多人和事無法開口非議的。

所以只能對張潮大寫的服氣,連這“先例”都能找到並搬出來,不服不行。

剛才還有人想著,禮部張尚書身為名義主持居然毫無作為,坐視翟鑾上躥下跳。

誰想到咬人的狗不叫,張尚書一出手就是王炸,在關鍵時候,直接把翟鑾最想得出的結論推翻了。

朝廷遇到少見的事情後,一般都喜歡援引舊例,既然有先例,那如何處置就不是問題了。

連踏馬的徐有貞都能,秦德威憑什麽不能?

再加上皇帝對秦德威的欣賞恩寵,以後大概率就是“豐州伯、入直文淵閣、還是不預機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