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五章 更賦新詩換征袍(第2/3頁)

秦督師輕笑道:“這叫老江湖,其實更難懾服。”

此時全程道路已經算是走了一半,隊伍人困馬乏,秦德威便下令在宣府休整半日,順便聽取一下總兵官的工作匯報。

拒絕了白總兵的宴請,簡單用過膳後,秦德威就問道:“宣府鎮實有多少兵員?”

總兵官白爵答道:“鎮兵員額九萬四百,實有八萬,馬四萬。”

這個回答有實有虛,挑不出毛病,秦德威又問道:“本督師前有諭令,準備調宣府兵向西增援大同,可否齊當?”

白總兵第一次聽到督師這個稱謂,但也顧不得多想,連忙叫苦道:“宣府鎮守邊千裏,兵員本就捉襟見肘。

而邊墻以北的大沙窩尚有小王子部眾駐牧,隨時有可能南下,抽不得太多兵員去增援大同。”

當前北虜主要有三大股勢力,小王子、吉囊、俺答。小王子是名義上的宗主大汗,而吉囊和俺答是親兄弟,還都是小王子的叔叔。

簡單的理解,目前小王子在最東,臨近宣府;吉囊在西部河套,臨近陜西三邊;俺答則更臨近大同。

這次打了嘉靖皇帝的臉,深入山西腹地的勢力就是俺答,以後他也會成為北虜最強大的勢力。

其實白總兵所言並非完全沒道理,足夠糊弄住一般的文官了。

整個大明北方邊防都是這樣,九鎮邊軍兵力看著很多,但卻稀釋在漫長的防線上。

但秦德威還是拍案喝道:“你個不知好歹的軍頭,膽敢虛言妄語蒙蔽本督師,該當何罪!”

白總兵很有經驗的回應道:“督師此話從何說起?我委實不明白,還請督師明示一二,也好知錯就改。”

秦德威冷笑著說:“小王子積蓄富足,又與兀良哈三衛鄰近,多有往來以通有無,根本不需要寇邊搶掠!”

兀良哈三衛就是名義上投降了大明的一些北虜部落,也是唯一能與大明通貢的北虜部落,所以兀良哈三衛物資遠比其他北虜部落豐富。

而小王子是北虜名義上的宗主大汗,歷代積蓄極為富裕,駐地又靠近兀良哈三衛,有錢就能買到更多物資,就不必辛辛苦苦的南下搶掠。

而且缺乏攻堅能力,不能深入內地的話,只在邊墻附近還未必能搶到多少東西。

所以小王子部落已經不怎麽寇邊了,對小王子部落來說,冒著損失部眾的風險南下搶掠並不劃算。

對於秦德威知道這些內情,白爵並不意外,朝廷派來的宣大總督不可能半點虜情都不通曉。

但仍然滴水不漏的辯解說:“北虜向來狡險,即便少有動靜,也不能不防,督師萬萬不可麻痹輕敵阿。”

秦德威卻說:“北虜逐水草而居,近來大沙窩漸成沙漠,本督師料知小王子已有東遷之意,欲往遼東鎮方向而去,哪還有心思南下寇邊?”

白總兵頓時大吃一驚,對小王子部落即將東遷的這個消息,他真不清楚,可是秦督師又是怎麽知道的?

因為官場倫理,白總兵不便當面直接質疑上官的真假,只能答道:“下官從未聽說過這個消息。”

秦德威便喝道:“本督師可以肯定的告訴你,此事千真萬確!爾你身為總兵官,連對面敵虜的動向都探不明白?難道要本督師判你一個失職?”

反正秦德威知道在歷史上,小王子部落確實遷移到東部遼河流域那邊去了。

白總兵無語,既然秦督師如此肯定,那小王子即將東遷這個動向八成就是真的。

如果較真起來,確實也算自己情報失察了,然後就看秦督師是否真的打算較真了。

不知不覺間,自己這老邊務居然被年輕督師拿捏住了一點主動權。

不愧是傳說中的文魁,白總兵暗暗感慨。他正在琢磨該怎麽回話,心神不穩的時候,突然又聽到秦督師說:“還有吃了小敗仗瞞報的事情,你說本督師要不要追查?”

白總兵又是吃了一驚,下意識問道:“督師初來乍到,又是怎麽知曉的?”

秦德威睜大了眼睛,詫異的說:“宣府鎮竟然還真有未曾上報的小敗仗?本督師只是隨口一詐而已。”

白總兵:“……”

秦德威遲疑著說:“莫非你想主動交待?”

白總兵忽然行了個禮,很光棍的說:“下官心服口服了!督師不必再試探了!

如今宣府鎮除去分守各路營堡、邊墩的官兵,駐紮在鎮城的兵員不足兩萬,督師看著調遣吧!”

秦德威沉吟片刻後,下令道:“本督師不要步兵,只要精騎,所有步兵仍舊留下守城。

你親率兩千精騎,兩日內必須出發,先前往陽和城增援!本督師已經一路傳了諭令過去,令大同鎮預備草料!”

陽和城就是陽和衛的衛城,距離大同城百裏,是宣大總督平常駐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