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不通夷務就少說話(第3/3頁)

秦德威理直氣壯的說:“其一,可以從日本國收取白銀,輔贊陛下玄修!

第二,挑撥離間,盡力影響日本國內局勢,減少倭寇,同時削弱日本國的國勢!如果能阻止分久必合,再好不過。”

嘉靖皇帝這時候還沒體會到缺錢的痛苦,但有銀子總不是壞事,他也很明白將來花錢地方很多。

嚴嵩實在不服氣,又道:“這樣故意禍亂藩屬的行徑,未免有失大明上邦的體面。”

秦德威再次嘆口氣,“若嚴閣老不通夷務,能不能少說幾句?”

然後針對嚴嵩的話說:“日本國倭寇屢屢侵擾沿海,從國朝初年至今不斷絕,所以將日本國視為北虜一樣就行了!

若對北虜有離間挑撥、教唆內鬥之方策,敢問朝廷用不用?”

嘉靖皇帝一錘定音道:“自然是用!”

大明與北虜從開國一直打到現在,百年之仇,自然是無所不用其極了。

秦德威就提議道:“布局操切不得,非數年之功不可,如今先對大內氏誘以一年一貢之利,使團內其他暗線必定也會得知。

等使節回日本國,明年必定仍會有使節再來,帶來日本國方面的消息,到時候再見機而作。

長久目的,是要在日本國各處開使館和駐兵,到時還會有很多細節,逐一向陛下進奏。”

嚴嵩還是忍不住評論了一句:“實在不切實際,有紙上談兵之嫌。使館和駐兵,還是虛耗國力。”

對大明君臣而言,向藩屬國派官員也好,派兵也好,都是大明的權利,並不覺得這是“侵犯主權”。

他們衡量的標準就是為了這種面子要消耗多少國力,國庫能不能支撐而已。

秦德威先是信口出了個主意道:“並不需要朝廷出人出錢啊,比如只要委派海商,賜予冠帶,許他自行招兵去日本國,他肯定樂意至極。”

隨即對嘉靖皇帝奏道:“陛下!以後此等夷務,臣專人進奏陛下,再有陛下獨斷即可!

不必另召不通夷務之人,在旁邊指手畫腳,徒然浪費時間。

而且涉及夷務機密,很多事也不便為外人知,比如白銀輔贊玄修……”

嘉靖皇帝直接說:“朕賜你銀章,許你密疏進奏!”

秦德威連忙上前謝恩,足足一年了,各種暗示各種折騰,總算把銀章要到手了!

有了銀章,就可以放飛自我信口開河,說點公開奏疏不方便說的事情!

嘉靖皇帝在這方面政治信譽還可以,不會把密疏泄露給別人看。

朝著完全體大學士,又前進了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