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七章 不在一個層面(第3/3頁)

以大明的制度,說是朝貢,其實也是官方貿易,貢使肯定不是一個人來的。

每次跟隨貢使的都有數百人,很多都是商人,這才是官方承認的外貿商業渠道。

從十年一貢到一年一貢,意味著官方渠道貿易量擴大十倍?

以嘉靖皇帝之聰敏,也隱隱的意識到這裏面有很多文章可以做。

秦德威也含糊的說:“現在還有很多地方不清楚,一切等日本國使節到了京師,並試探過後再定!”

然後秦德威想起什麽,又對嘉靖皇帝奏道:“凡事不可過於操切,操切必然壞事!

民間海禁之策實施百年,在朝中依然是大多數人共識,萬萬不可輕易武斷改變,以免激起軒然大波。

所以允許日本國一年一貢,其實也是潛移默化中徐徐改變的靈活手段,表面上依舊維系了民間海禁。”

嘉靖皇帝心裏清楚,秦德威雖然沒有明說,但防範的其實是東南沿海那些走私大族。

就是秦德威這段話,真讓別人意外了,簡直穩重的不像是個二十一歲的年輕人。

然後內閣大學士們悲催的發現,他們仿佛不知不覺的變成了旁觀者。

完全跟不上秦德威的思路,很多地方也是似懂非懂的,根本插不進話去。

秦德威費盡心思的獻策,充分表現了自己在外交事務上的專業性後,又又一次對嘉靖皇帝提醒道:

“陛下!夷務不同於尋常事務,以後也會越來越重要,必須要由精通此道的大臣管起來!”

嘉靖皇帝沒理秦德威,卻對閣老三人組問道:“朝廷是否有必要設置總管夷務大臣?”

“不可!”嚴嵩忽然開口阻止。

然後嚴嵩解釋說:“夷字太過於廣泛,從北虜到朝鮮,從南洋蠻邦到西南土司,都是諸夷,總管夷務職權過大。”

最簡單的例子,北虜也是外夷,難不成總管夷務連九邊兵鎮事務都能幹涉了?

“臣以為,只冠以海事二字即可!”最後嚴閣老也提出了建議。

感覺秦德威今天已經勢不可擋了,既然無法阻攔,那就只能盡力削弱了。

從總管諸夷到總管海事,差的不是一點半點。辦事不如人就算了,爭權不能再一敗塗地!

“不可!”這次是秦德威發聲了。

秦德威也有自己的解釋,“如果明確冠名海事,那麽天下人都會猜測,朝廷突然專設此官,說明必將對海道有大動作了!

這豈不是明明白白的泄密?嚴閣老怎得如此糊塗,連這都想不清楚!”

聽著兩邊較真,嘉靖皇帝也頭疼了。

臣子之間一團和氣固然令人擔憂,可是互相針對到一個字一個字摳字眼的地步,同樣很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