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三章 秦失其鹿(下)(第2/3頁)

有支持溫仁和的,分量最重的人就是兩個學士蔡昂與江汝璧。

有支持張璧的,份量最重的人是詹事府少詹事孫承恩。

當然也有支持張潮的,但比前兩人的支持者要略少一些。

雖然張潮資歷很深,絕對是翰苑老前輩,但迅速崛起卻是近三年的事情。

張老師自從五品急速沖到正三品,直接翻越過了很多人,當然也會引發一些人羨慕嫉妒恨的情緒。

而且張老師還有個好門生秦德威,做人驕橫霸道也就罷了,升級速度也是超快,同樣也讓很多人有小情緒,連累到了張潮。

所以在這個背景下,支持張潮的人數,比另兩個要少一些,或者說明顯處於劣勢,形勢並不樂觀。

對這三個備選,在旁邊看熱鬧的閣部院大佬們也紛紛發表意見,意圖對最終人選施加影響。

首輔夏言和大學士嚴嵩越發的後悔了,不過後悔的方向卻不太一樣。

嚴嵩後悔的是,因為大門外總有錦衣衛官校監視,沒有按照兒子部署規劃,早日與左都禦史霍韜、兵部尚書張瓚達成勾結。

不然的話,在這種場合,大學士加左都禦史加兵部尚書的組合,話語權絕對很大。

說不定就能強行施加影響,還有機會把自己心目中的人選推舉上去。

嚴嵩有點懷疑,秦德威在大門外布置錦衣衛官校,根本不是為了收拾兒子或者羞辱嚴家!

秦德威就是為了防止自己與其他大臣串聯,讓自己這種時候孤立無援!

想到這裏,嚴嵩忽然有點驚悚,秦德威在那個時候,就已經預料到了今天這個場面?

也就是說秦德威蓄謀已久,可能早就勾通了家裏仆役或者婢女,偷走了自己文稿?

而讓首輔夏言後悔的是,自己推舉毛伯溫失敗後,竟然只寄希望於秦德威與嚴嵩爭鬥,沒有準備其他主動方案。

現在這樣的場合,自己只能當個邊緣人,連插手契機都找不到。

等其他一些大翰林表完態,秦德威就冷笑著開口道:“那麽,該著我說幾句了。”

其余編修、修撰這些小翰林見狀,也就先閉上了嘴,等秦德威說完。

但秦德威並沒有直接表態,卻看向嚴嵩,高聲問道:“當初皇上曾經下旨,叫嚴閣老今日舉薦新任大宗伯人選!

所以我鬥膽猜測,在嚴閣老心裏,一定有個備選人吧?

不然的話,若真連個人選都拿不出來,豈不就成了欺君之罪?”

嚴嵩感覺自己今天不去物理手撕秦德威,就是非常有涵養了,哪還有心情與秦德威互動?

秦德威似乎也不需要嚴嵩說什麽,自顧自的繼續說:“嚴閣老不想說便罷,但我猜也能猜出點東西。

嚴閣老心目中的人選,必定是個能服眾的人物,畢竟您是個新上任的大學士,該求穩要求穩。

而具備禮部尚書任職資格,又能服眾的人物屈指可數。

那麽剛才三個公認最具資格的備選之中,或許就有嚴閣老原本擬定舉薦的人選啊。”

眾人一時間只覺得,秦德威這通分析好有道理,邏輯滿分。

但最精明的那些人已經意識到,秦德威這通分析究竟有什麽意義了!

秦德威凝出十分犀利的眼神,在溫仁和與張璧這兩大熱門候選人之間來回掃蕩。

突然冷不丁的對溫仁和發問:“溫前輩!我鬥膽問一句,你與嚴閣老可有過往來?”

溫仁和毫不猶豫的答道:“沒有!”

秦德威又迅速轉向張璧,同樣問道:“那麽張前輩,我還是鬥膽問一句,你與嚴嵩可曾有過往來?”

但張璧卻猶豫了,沒有像溫仁和那樣第一時間果斷回答。

其實已經不用回答了,猶豫就很能說明問題了!

張璧也沒法,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他不敢保證一切都天衣無縫。

萬一以後被證實當中撒謊,政治信譽就徹底破產了,禦史能直接把自己彈劾回老家去。

“呵呵呵呵……”秦德威別有用心的笑了幾聲。

嚴嵩是一種表面上的“政治正確”,所以秦德威不能明說什麽,只能用笑聲表達“你懂得”的內涵。

畢竟嚴嵩的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可是一個諂媚事君、無底線逢迎皇帝的人物。

然後秦德威就很玩味的質問詹事府少詹事孫承恩:“我就想想問孫前輩,你還支持張璧前輩麽?”

孫承恩剛才是張璧最有力的支持者,這時候也極其無語。他再看向張璧,神色就有點不對了。

你張璧居然跟嚴嵩這樣的奸臣暗中勾搭了?再公開支持張璧,會不會被認為是諂媚當紅人物嚴嵩。

至於其他人,想法大概也差不多。原本支持張璧的人,在秦德威咄咄逼人的掃視下,也羞於再繼續支持張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