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莫須有(第3/3頁)

嗯,蘇州和浙江很近,往南再走一段路就進入浙江境內了。

說到此處,秦德威亮出了最後一點:“恰好在下在兩個縣衙都有點能力,查過本科鄉試一百幾十人的舉子名單,裏面還真有姓江的人。

然後私下裏打聽過,還真是巧了,這個叫江瓚的人並非世代居住本地,似乎是近年落籍的。

然後在下就去架閣庫裏花費時間翻檢舊档籍冊,終於翻出了最原始的落籍底档,這個江瓚原籍居然與江府尹同一個縣,同一個鄉裏!”

秦德威等消化完信息,又說出了自己的結論:“不知道諸公信不信這是巧合,反正我是不信的!

江府尹到南京城上任,然後這個江瓚就移民過來落了籍,還與府尹來自同縣同鄉,還都姓江。

然後江府尹大公子被過繼給了絕戶,然後這個江瓚就有一個父母雙亡、投靠親戚的借口來移民。

去浙江那邊打聽時,也大致了解了一下江大公子的長相,與這個江瓚居然也非常吻合。

雖然在下沒有最直接的實證,但如此多巧合匯總起來,難道還不能說明問題?”

公堂裏鴉雀無聲,王大司馬、周大司寇、顧老先生一起瞠目結舌,被震撼的無以復加,像是活見鬼了一樣。

他們原以為小學生敢來指控江府尹,必定有過硬的實證。

估計小學生身上主角光環發作了,有天降奇運,誤打誤撞就得到江府尹罪行的鐵證;

或者大街上隨便就救了個人,然後此人納頭便拜,給小學生送上了江府尹罪行證據。

結果小學生半點實證沒有,全踏馬的是靠他自己純腦補,和孜孜不倦、不厭其煩、受迫害妄想式的陰謀論猜想!

大半過程完全都是捕風捉影,結果一路靠想象,全是虛的,沒有實的,最後居然還真自圓其說了!

這又算什麽?最極致的推斷能力?最天才的想象力?還是最敏銳的洞察力?

古代那些什麽羅鉗吉網啊莫須有啊,跟這比簡直弱爆了……

周尚書作為預設立場的反方,有點不甘心的說:“審案要憑照律例,講究的是實證啊,你這……”

秦德威反駁道:“審一般人,審一般案件,確實如同老大人所言!

但審江府尹這樣的人,憑照的是天子聖意,什麽證據不證據的,全看天子的心證!”

要不要這麽看透世事?六十八歲還被教做人的周尚書無語,你這小學生除了身高長相,哪點像個少年人?

只有王大司馬和顧老先生對小學生的言論習以為常,沒有任何心理波動。

江府尹不來是對的,來不來結果都一樣,已經被小學生靠著“莫須有”給釘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