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三章 莫須有(第2/3頁)

眾人不僅陷入了深思,江府尹確實小心謹慎的有點過頭了,甚至到了低調的地步。

秦德威不等別人想出來,先披露了自己的考慮結果:“在下想來想去,便有一個大膽的猜測!江府尹很在乎他那個鄉試提調官差事!

所以他不願意節外生枝,生怕會影響到自己的鄉試差遣!這點從他放棄主持府試時,就可以看出來,稱得上不惜代價的保住鄉試提調官位置。”

今天立志當反方周尚書感覺終於抓住了小學生的錯謬之處,開口斥道:“一派胡言!一個鄉試提調官位置而已,沒了就沒了,完全不影響官位!

在一個三品大員心裏,對鄉試提調官這樣的差遣,怎麽可能在乎到如此地步!

就為了保住一個雞肋差事,便對你這樣刀筆吏各種忍讓,是你做夢做多了,還是胡編亂造的才子佳人話本看多了?”

秦德威點點頭道:“老大人言之有理,在下也想不通,想來想去,又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測!江府尹想在鄉試上做點事情,比如舞弊,所以他才會如此在乎鄉試提調官位置!”

聽小學生左一個猜測,右一個猜測,周尚書忍不住就諷刺說:“所以說到現在,都是你憑空臆想的?你就打算拿著臆想充當呈堂證供,控告江府尹?”

“有句話道是,大膽猜測,小心求證!”秦德威想也不想的反駁道:“想到這裏時,在下又多出一個猜測!

以江府尹如此小心謹慎的性格,居然想幹舞弊這麽大膽出格的事情,那答案只有一個!

肯定是想幫助他的近親舞弊,所以他才十分不得已,所以才會極其在乎鄉試差遣!若沒了鄉試差遣,拿什麽去幫人?”

見周尚書要說什麽,秦德威連忙道:“老大人不用問,在下當時也想到了一個疑惑!江府尹是浙江人,哪來的近親會在南直隸參加鄉試?

想到這裏時,在下也百思不得其解,純粹的猜測推演也就陷入死胡同,進行不下去了。

然後在下就只能把這些猜測壓在心底,讓它永遠不為人知就好了,誰還能沒點胡思亂想、放飛自我的時候?”

周尚書質疑說:“你說了許多,只憑這些猜測,就敢給京兆尹定罪?前代的莫須有也不過如從了!”

“旁證都在後面!”秦德威便繼續說:“後來在下在會同館做書手,借著一個機會得知了府衙內部很多情報,當然這是工作需要,不算假公濟私!”

欽差大司馬王廷相聽到這裏時,突然想起了保留官職戴罪察看、被發至蘇州督造金磚的華通判。

還說不是假公濟私,真就是欲蓋彌彰!王廷相敢斷定,秦德威當時必然從華通判的這裏搞了很多關於府尹的信息情報!

秦德威繼續說出自己想到的疑點:“於是在下發現了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江府尹家只有二公子張揚跋扈,也從來沒人見過大公子!

只是江家上下都說,大公子在浙江老家讀書。於是在下還是很奇怪,疑點實在太多了。

比如,江府尹全家都住在官舍裏,為何不接了長子過來同住?

又比如,江二公子如此活躍,熱衷於結交本地人脈,但為什麽不讓大公子出面?按道理說,大公子結交了人脈後,對江家更為有利吧?

還有就是,江府尹上任也快三年了,為什麽從來不見大公子來看望父親?浙江距離南京又不算遠,大部分路途還是水路。

甚至逢年過節也沒見這位大公子露面過,這是不是太過於不孝了?”

周尚書不耐煩地說:“又是猜測,又是疑點,照我看來全是以小人之心妄加揣測他人,然後捕風捉影之談!斷然不可采納!”

秦德威毫不介意的說:“在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想象力,將猜測和疑點結合起來!

人才與天才之間的區別,就在於有沒有這種想象力!只有具備這種想象力,才能推動事情實現化繭成蝶的突破!

在下的推斷就是,江府尹協助舞弊的對象莫非就是江家這位大公子?只有如此,才能解釋江府尹為何小心謹慎到了過頭的地步!

那麽新的問題就來了,江家大公子戶籍是浙江的,怎麽才能參加南直隸鄉試,接受自家父親的照應幫助?這個答案就很好想到,唯一的辦法就是冒籍!”

堂上三人齊齊震動了一下,這裏才算進入今天審問的正題!

“在下也曾經請人去浙江打探過,那邊人說,江家這位大公子過繼給了宗族裏其他房絕戶,然後這兩年在外遊學去了,並不在老家。

所以在下就更納悶了,連續幾年又不在老家出現,又不在南京父親這裏出現,是不是太奇怪了些?冒籍可能性就越來越大了。”

聽到這裏,王大司馬不禁又想起了那位保留官職、待罪察看,被發至蘇州督造金磚的華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