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延平帝突然宣布要廢儲,舉朝震驚。

許多平日裏並不站太子的官員都跳了出來反對,其中不乏從不站隊的純臣,甚至還有些幾乎不問事的老臣功勛也強烈反對。

儲君乃是一國之根基,不可輕易動搖。況且太子此次救災有功,平日裏也沒犯什麽大錯,也算是一個勉強合格的儲君,無緣無故被廢除,很多大臣都接受不了。

大臣們私底下紛紛議論,更有兩位德高望重的老臣站出來,組織大臣們進宮,懇請延平帝收回成命。

陳懷義也被這個突如其來的消息驚得不輕。

他知道有晉王在背後推波助瀾,太子又不知收斂,父子之間的矛盾越積越厚,延平帝遲早會生出廢儲的心思,但沒想到這一天竟來得如此之快,而且事前一點征兆都沒有,太突然了。別說是他,恐怕太子都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這事太不合理了,延平帝即便開始忌憚太子了,也不可能貿貿然地就動手。比如對晉王,延平帝忌憚,也只是限制晉王的勢力發展,並沒有要將晉王徹底打壓下去的意思。

對晉王都如此,更何況是延平帝最重視的太子。

除非太子做了什麽讓延平帝不能容忍的事。

他當即命人去查。

很快就有消息傳來,大理寺卿張昭這兩日頻繁進宮,昨日一天就進出宮三趟,最後一趟甚至是在宮門快落鎖的時候。

而且大理寺這兩天抓了好幾名隨太子去利州救災的低下級官員。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隱秘的信息沒多少人注意到。延平帝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扣押了此次隨太子去救災的禁軍都統杜天樂,而且還削了好幾名中下級將領的官職,將隨太子去救災的一萬禁軍大換血,將領幾乎全擼了,還將這一萬禁軍打散重新編回了軍中。

顯然,延平帝對這去救災的一萬禁軍極度不信任。

綜合這些信息,陳懷義猜到了一個大概。

只怕是太子利用這次出京辦事的機會,想方設法拉攏了禁軍都統杜天樂,將手伸向了禁軍,犯了延平帝的大忌諱。

難怪延平帝會如此震怒。

太子前面做的那些事就已經讓延平帝不悅了,他竟還敢將手伸向拱衛京師的禁軍,這不是跟老虎嘴邊拔牙沒什麽兩樣嗎?

不過張昭本是去查太子這次賑災的賬目問題,最後卻牽連出禁軍,而且只用了兩天時間,速度如此之快,就像是有人將證據放在那兒,等他去拿一樣,這就有意思了。

陳懷義猜測,張昭應是暗中投靠了晉王。

這些都在晉王的算計中。

這一環扣一環,既有晉王的從中作梗,又有太子的自己作死,以至於走到了今天這地步。

更糟糕的是,臘月二十二,小年的前一天,天寒地凍,數十名大臣,其中不乏幾名德高望重的老臣跪在延福殿外,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力陳廢儲的種種弊端。

這些大臣中不乏延平帝平日裏非常信任的純臣。更有個老禦史指延福殿的大門罵延平帝太荒唐,廢儲跟兒戲似的。

但他們這麽搞,不但救不了太子,還會讓延平帝更加忌憚太子,懷疑太子除了將手伸向禁軍,還收買籠絡了這些大臣,所以太子一出事,這些人才會不顧觸怒他的風險大冬天的跪在殿前替太子求情。

文臣武將,太子都沾了,還在民間搞事,大肆誇大其美名,四處傳唱,一副要取而代之的模樣,延平帝焉能忍。大臣們越是反對得厲害,他恐怕越是想廢掉這個頗得大臣武將們“心”的兒子。

果然,對大臣們的跪地求情,延平帝一概不理。

直到傍晚時分,延平帝才讓人將一堆證據摔在了大臣們的臉上,細數了太子的六宗罪。

一,馭下不嚴,縱容下屬貪汙救災糧錢。據大理寺目前查到的情況,太子麾下有兩名官員在賑災的過程中,以次充好,跟劣紳奸商勾結,用陳年發黴的舊糧冒充新糧,以牟取暴利。還有一名官員克扣康州的賑災款項,中飽私囊,讓無數百姓挨餓受凍。三人在這次救災中牟利總計達八萬兩銀子。

二,欺君罔上,誇大成績。賑災期間,太子不顧災民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在依山鎮逗留數十日,收用了地方官員送的兩名女子,整日飲酒作樂,卻鼓動手底下的人到處去宣揚其成績,還組織人手發動百姓為其建祠立像,勞民傷財,罔顧災區百姓之苦,實不堪為一國之儲君。

三,窺探內宮,在皇帝身邊安插探子。

……

延平帝顯然是有備而來,每一宗罪都有確鑿的證據,人證物證齊全,直接甩了這些為太子喊冤的大臣狠狠一記耳光。

第一條大臣們還能為太子辯解,畢竟誰底下還沒有幾個不聽話的手下?這些官員貪汙受賄理應受罰,但並不能證明此事是太子授意或是太子從中獲取了利益。因此這事太子頂多擔個失察之職,遠不到廢儲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