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因為消息傳遞太慢的緣故,好幾天後公孫夏才知道京城來人的事。

在這之前,他才接到了京中關於讓平王擔任南越水師統領,替黃思嚴執掌南越軍務一事。當時公孫夏就欣喜若狂,只是好朋友徐雲川不在,兩人沒法好好討論,但他還是當天就給徐雲川和於子林各去了一封信,商量接下來的計劃。

現在平王已經被這道聖旨裹挾著推到了台前。

雖說短期內,因為京城幾個皇子的鬥爭,他還能坐山觀虎鬥一段時間,但留給他們的時間不多了。平王已經被卷進了權力的漩渦,暴露只是遲早的事。

這時候再一味地像以前那樣低調行不通了。

公孫夏的意思是先在最近收復的三地,並州、封州和袁州開始行動,因為戰爭剛平復,百姓生活穩定下來,必定會對收復三州的軍隊,接管的地方官員感恩戴德,這時候官府適當地拋出一些關於這些軍隊的來歷,戰後恢復是誰在主持工作,那些利民惠民的措施都是誰頒布的。

在這些地方擴大平王的影響力,爭取當地的民心,再進而向廣州推進。連州是平王的老巢,也是最容易的地方,至於廣州,平王現在就在廣州練兵,要在廣州收獲民心也很容易,只等哪天將成立水師,打擊海盜都是平王極力推出的,便能獲得不少當地百姓與商賈的支持。

再次才是高州,然後逐步往西往南推進,等到賀州的時候,平王的老底估計也已經瞞不住了。

他伏案一直寫,直到公雞打鳴,天邊隱現魚肚白,才完成了這封厚厚的信。

公孫夏將信讓人送去給二人後,躊躇滿志,就等著大幹一場。

結果沒幾天卻聽說了京城好幾方人馬來找劉子嶽的事。

他實在擔憂不已,現在黃思嚴率了精銳北上,留守南越的兵力並不多,南越諸州還有並州、封州、袁州三地要駐軍,能夠調動的兵力只有幾千人。

平王這些年的秘密若被發現,幾個皇子的矛頭恐怕都會對準殿下,形勢將對他們極為不利。

但宮裏的太監、諸皇子的幕僚很多見過他。公孫夏也不知道來的是什麽人,認不認識他,因此不敢貿然去找劉子嶽。

他趕緊給黎丞寫了封信,一是詢問情況,二是請黎丞看著點,實在不行,將這些人永遠留在廣州,推到海盜、山匪頭上,也能在京城拖延一陣。

去了信,他猶不放心,又安排了兩個親信到廣州城打探消息。

焦慮地等了數日,直到聽說京城來人都相繼離去後,公孫夏才松了口氣。但這一關太險了,平王如今浮出來水面,重新回歸京城眾皇子的視野中,他們能派第一次人來就會有第二次。

公孫夏覺得還是應去跟黎丞和平王商量個萬全之策才行。

他急匆匆地趕到了廣州,先是去了府衙,見了黎丞,問了最近的情況。

對比他的焦慮,黎丞相當淡定:“相爺您就放心吧,殿下心裏有數呢,兩撥人馬都被他輕輕松松地打發了,不會有事的。而且劉府中現在有個七公子坐鎮,短時間內沒人會將殿下與劉記商行聯系到一塊兒。”

聽黎丞說完劉子嶽兩次打發京中來人的方式,公孫夏倍覺好笑,不愧是平王,這麽荒唐的法子也想得出來。

不過這方法倒挺不錯,既解決了目前的難關,又麻痹了這些人。這幾個家夥回去對平王絕不會有一句好話,太子等人惱火的同時又會輕視殿下。

這些人輕視、倨傲,會再給他們爭取一段時間。

兩人說了一會兒話,劉子嶽就來了。

軍營人多眼雜,太打眼了,公孫夏和黎丞去不合適,因此黎丞派人捎了封信給劉子嶽,請他到府衙來一趟,有事相商。

劉子嶽進門笑道:“相爺,什麽風把你吹來了。”

公孫夏連忙起身見禮:“臣見過殿下,這不是最近廣州很熱鬧嗎?臣過來看看。”

雙方落座,公孫夏開門見山地道:“殿下,聖上既已下旨讓咱們南越擴兵至四萬,您看什麽時候擴兵,此事不宜拖延。”

劉子嶽嘆道:“我本是想等春耕之後,不要耽誤了這一季的農時,但現在看來,恐怕是不能拖了,再拖下去這兩萬兵馬能不能擴都不好說。相爺說得是,應將此事提上日程。這兩萬人我打算從廣州、連州和高州三地招募。”

這三地離得近,也是南越最繁華,人口最多的州府,最重要的是,這三州都牢牢掌握在自己人手裏,在這招募的兵員,忠誠度也會是最高的。

公孫夏也贊同:“三州占了南越總人口的三分之一還多,再招募兩萬的兵員不難,若是不夠,或後續還需要補充的,臣提議在袁州、並州和封州招募一部分。”

這三地的忠誠度也毋庸置疑,而且是北上的咽喉要塞,經濟和人口相對南越偏遠的州府也要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