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3/4頁)

喇嘛擁有免除兵役、差役等諸多特權,蒙古各族是彪悍,可他們難道悍不畏死嗎?

慢慢的,蒙古其實就相當於大清的一部分,是大清對北邊的一道防線。

“合作歸合作,大清同樣警惕防備蒙古的強大,所以為蒙古各部各旗劃分區域,規定放牧的範圍,劃分得細致一些,不允許他們隨便越界。”

這也就是給沒什麽政治細胞的胤祚講解,否則康熙不會說得這麽粗淺直白,起碼他當初給太子講的時候,不是這麽說的。

胤祚把康熙的話理解之後再總結,那就是:“把強大的力量分割開來,不允許他們互相聯絡,這是在防備蒙古成為第二個女真啊。”

畢竟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當年就是這麽幹的,又怎麽會不警惕旁人用同樣的手段推翻他們的統治?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就是出於類似的擔憂。

眼見著小家夥是真的明白其中的道理,康熙和太子竟有種詭異的欣慰感,而後繼續往下說。

“朝廷其實在限制蒙古和大清之間的來往,有商人願意冒著路上的大風險,將大清的諸多商品運去蒙古,這是不會管的,但很多東西都不在通商的範圍內。”

胤祚:???

他先是懵逼,而後反應了過來,“所以,我不應該答應和蒙古各部之間的交易嗎?”

他見大清和蒙古之間關系不錯,本以為是雙方之間的互利互惠、共同富裕,沒想到大清是在合作之余,還想壓抑蒙古的發展,那他不就相當於背刺康熙一回?

做些果幹和蔬菜幹的生意,也就是改善一下日常飲食,尚在允許的範圍內,但如果他將化肥和其他技術輸送到蒙古,把蒙古喂肥強大起來,調轉槍頭打大清……

啊這,有點麻煩。

眼瞅著小家夥快要慌起來了,康熙忙道:“也沒那麽要緊,蒙古那邊的地域和文化注定他們產出不多,每年都得從大清購入大量的糧食。如果你能用肥美的牧草把他們捆在草地上,讓他們專注放牧,也不失為一件好事。”

百姓實在活不下去了才會造反,同樣的道理,遊牧民族是快餓死了才會過來搶掠。

每一次的動蕩、鬥爭都會帶來死亡,如果有更簡單安全的辦法可以過得更好,誰願意去打仗去送死呢?

太子提醒道:“六弟忘記了嗎?戴梓本來就在研究槍支和大炮,又有你推薦過去的公輸家的人,融合了霸道機關術之後的槍支和大炮的威力,足夠震懾大清周圍的那些宵小了。”

胤祚一拍額頭,是了。

引薦兩個人在他過去的忙碌中不算什麽大事,戴梓不會給他報告火器營的進展,他對火器又不是時時刻刻關注著,久而久之就給忘了。

只要熱武器的技術不傳去蒙古,大清對蒙古擁有絕對的武力壓制,蒙古就不會來打大清,至於大清會不會出手?歷史證明沒有。

可是……他沒忘記沙俄。

康熙的歷史功績中可是有“驅逐沙俄”這一項的,蒙古又是合作者,真要不給好像也不太好?

罷了,這種事就讓康熙和太子去煩惱吧。

技術宅就不要妄想參與不擅長的政治了,腦子根本不夠用,容易短路的。

既然想起來了,胤祚就隨口提了句:“其實讓蒙古強大起來也挺好的,我們共同的敵人是沙俄,打完了沙俄還可以向西繼續,外面的世界可大了,向西是一片廣袤的大陸,向東向南都有比台灣大上很多很多倍的島嶼,沒必要只盯著大清這點一畝三分地。”

其實明朝末年,就有傳教士帶來了世界地圖,但是那時候的人相信天圓地方和明朝就是世界中心,其他的都是蠻夷小國,並不信任傳教士用經緯線制作的世界地圖,對此嗤之以鼻。

傳教士最終更改了繪制世界地圖的方式,名為《山海輿地圖》,又名《坤輿萬國全圖》。

萬歷年間臨摹繪制了十二份,皇宮的藏書閣裏就有一份。

因此聽到胤祚提及世界的版圖,康熙不禁朝他投去懷疑的目光:“你什麽時候進的藏書閣?你居然也有熱愛讀書的時候?難不成哪天的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朕沒發現?”

太子:“噗。”汗阿瑪可真損啊。

胤祚:!!!

“我不進藏書閣,也知道七大洲四大洋啊!”

可能是因為口訣的緣故,也可能是重復記憶了許多次,這麽多年後他還記得如此清楚。

但也僅限如此,別說全球的煤炭、石油、金屬、河流資源分布圖,就是國內的,他都給早早忘光,畢竟那些地圖需要的話隨手可拿,沒必要擠占記憶空間。

康熙長長地“哦”了一聲,看模樣就是不怎麽信任,惱得胤祚立即背了一遍七大洲和四大洋,要不是對世界地圖的記憶不夠清晰,他可真想當場畫一張出來打康熙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