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第2/4頁)

“六阿哥厲害是因為皇上厲害,我這麽傻,不是因為你也傻嗎?兒子像老子,這話你沒聽說過嗎?”

親王:!!!

他罵了一句臟話,隨手抄起腰間掛著的鞭子就要打,“有本事你就站在那兒!”

術侖哪裏會站著等打?給妹妹一個“安心”的眼神,立馬拍拍屁股就跑。

“站住!”親王追了上去。

目睹一切的烏日娜:“……”

雖然哥哥還在科爾沁時就不怎麽聽話,但總覺得來到木蘭圍場後,更加放飛自我了。

當然,哥哥會如此大逆不道地和親爹對著幹,指著鼻子罵這麽離譜,其中還有一部分不想讓親爹後悔放棄帶她去開會的原因在。

哥哥越不靠譜,爹就會越看重她,她知道的。

不管怎麽樣,親爹難得帶她去那樣的場合,這是她接觸政治和商業的第一個機會,她一定要努力開個好頭,有了權柄和話語權,才能擺脫將來被送去聯姻的下場!

而在烏日娜忙著準備即將到來的會議之時,胤祚顛顛地跑來康熙的營帳,將他和烏日娜之間的合作與約定說了一遍。

真要說起來,化肥之類的生意是胤祚的,他單獨做決定也行,但考慮到蒙古各部之中可能有不服大清的人,他就想將這個機會順水推舟地給了康熙。

玩政治的會更懂怎麽利用手上的這些生意,爭取到對自己和大清更有利的條件。

胤祚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康熙和太子,很光棍地表示:“這些生意到我手上也不過是賺些錢,我能做的很有限,你們去談吧,我就不參與了。如果對你們和大清有利的話,在價錢方面做些讓步也是可以的。條件非常有利的話,不賺錢或者虧著賣都是可以的。”

誰讓他現在最缺的是錢,最多的也是錢呢?

聞言,康熙和太子的面色很是復雜。

父子倆對望一眼,總覺得應該早點把政治課程給兒子/六弟安排上。

康熙:“大清和前朝不同,前朝與蒙古是兩者之間相對獨立,很少來往,一直暗暗挑撥蒙古和女真之間的關系,或者用銀錢收買,希望他們倆之間能夠鬥爭不斷、互相牽制,保持相對弱小的狀態,明朝就能從中獲利。”

說到這,康熙詭異地頓了一下,看胤祚的眼神有些奇異,“你知道女真嗎?”

不怪他有此疑惑,實在是這小子出生皇家,卻沒正兒八經地受過教育,負責啟蒙的張廷玉應該還沒說到這部分,康熙很懷疑這小子知不知道自家祖宗叫什麽。

如果是早前的胤祚,還真不知道,可他已經經歷過張廷玉的私下補課,稍稍了解那麽一點。

“大清的前身是後金,後金的前身是女真,是努爾哈赤……”

余下的話被康熙黑著臉一巴掌捂了回去,“行了,朕知道你知道就夠了。”

這小子連祖宗的名字都敢喊!

康熙真不知道還有什麽是這小子不敢幹的,心情十分郁悶,還很是懷疑……“老實交代,你背地裏有沒有偷偷喊朕的名字?”

胤祚默默望天,名字這東西不就是用來給人喊的嗎?哥幾個背後說老父親壞話的時候,可沒少喊,當然,是他最先帶頭的這種事就不用說出來了。

太子默默扭頭,假裝什麽都沒聽到,這樣就可以不用回答。

康熙:“……”

看到這兩小子的反應,他還有什麽不明白的?都給氣樂了。

太宗皇帝的名字都敢隨便喊,喊喊親爹的也沒什麽,康熙很快釋然,畢竟他也曾暗暗地喊過親爹的名字福臨,不太孝順的那種,咳咳。

一想到在這種事上,父子倆都能保持高度的默契,康熙更加沒了生氣的理由。

“你說你呀,喊個□□太宗的不就行了嗎?為什麽還非得把名字搭上?”

“這不是因為太宗□□的不好記嗎?我這腦子記點物理化學的公式數據沒問題,但要讓我記歷史和那些詩詞歌賦可就太困難了。”胤祚抱怨道,“歷史上那麽多朝代,每一個朝代都有□□太宗,遠不如記名字方便。”

康熙:“……”

太子:“……”

偷懶還有理了是吧?

記什麽東西不是記?

就胤禔那樣喜武不喜文的都能記住,別人還有什麽理由記不住?不就是想要偷懶嗎?

了解胤祚如康熙,都懶得跟他計較,省得計較來計較去最終氣死的只有自己,招呼都不打一聲地繼續先前沒說完的話題:

“大清和蒙古則是相互合作的狀態,還未入關之前,蒙古各部就已在太宗皇帝的努力下歸順,雙方聯姻通婚,蒙古各部接受大清冊封的親王郡王……”

皇太極為了加強對蒙古各部的控制,頻繁地通婚聯姻,還設立了蒙古八旗制度,直接掌握蒙古的戶口情況,征稅征兵都很方便。

再通過推廣喇嘛教、斥巨資供養金佛、請喇嘛教高僧傳教等手段,讓喇嘛文化遍布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