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悲喜

嫁娶不須啼

懷愫

這一年歲末, 三房人人忙得腳不沾地。

將要過年,年後要除服,跟著七姑娘要出嫁, 三夫人又要回家省親, 忙的事兒多著呢。

雖忙些,丫頭婆子們臉上都喜氣洋洋, 六少夫人剛接了三房的管事權, 就給下人們多發了兩個月的月錢。

裴三夫人本還想提點她的, 沒想到她自己先說了:“就到年關了, 開年這許多事要忙,我又是新官上任, 須得給些甜頭。”

裴三夫人連連點頭:“很是,珠兒的事辦的急,原還想著從定婚事到發嫁,怎麽也得一年。”沒想到定得這麽快, 還這麽如意。

從報恩寺請了幾個吉期來選, 上半年就只有春天的日子最合適,裴三夫人又要回家省親,她還想在家裏住上一年半載的,對陳媽媽說:“等我有了小孫孫小孫女兒, 那時再回來也有意思。”

陳媽媽笑了:“說不準雙喜臨門。”

裴三夫人又憂慮:“你說這剛除了服我就走了, 阿寶能不能擔得起來?觀哥兒如今是翰林侍讀,除了服自有交際……”

“別想太多了,你什麽歲數了?老夫人也高壽了。”

裴三夫人一聽這句,想到母親的年歲:“是, 六十整壽, 我是得回去。”

她先還不放心, 阿寶理事時,她便坐在阿寶左近,聽她怎麽料理珠兒的婚事。

“去歲家裏辦喜事,都是裁了新春衫的,用過就收了起來,倒不用再裁。”家裏辦喜事,丫頭婆子們也要穿喜慶新衣。

但去歲的新衣,只穿了三日就都換成孝衣,過了年拿出來也還是簇新的,辦喜事的時候正好穿上。

事兒辦得急,能輕省一樁是一樁。

年事與婚事撞在一塊,阿寶給下人們排了兩班,一班只管著灑掃除塵,糊裱窗戶,送禮節,蒸糕貼春。

另一班只管開庫收點嫁妝,制喜服繡喜帳,給裴珠裁新衣做新鞋子,打金銀頭面,還有去許家量房配齊家具。

兩班人馬各司其職,在留雲山房進進出出,阿寶還想著裴觀在家,年前也有往來交際,這麽辦事不便。

就去了內院,專讓人理出花廳。設下床桌榻,她就在那裏辦“公務”。

“等年事忙得差不多,再替娘預備回娘家省親的東西。”

裴三夫人嘆服,悄悄同陳媽媽道:“比我剛當媳婦的時候強得多。”

便是現在,裴三夫人也沒這理事之能,陳媽媽沖她一笑,她便知道陳媽媽在想什麽,是笑她自己在給自己臉上貼金。

裴三夫人也不惱,她拿出了裴珠的嫁妝單給阿寶:“自她七八歲起,這些東西就在慢慢備著了。”

裴珠的陪嫁中有兩個莊子,十六間鋪子。

到時管事帳戶莊頭的身契全都交給裴珠帶到許家去,這也是嫁妝中的一項。

這是裴三爺留給女兒的,他病榻上把這些劃給了女兒:“珠兒雖是庶出,可我也有子慕和珠兒兩個孩子……”

給女兒備下這份嫁妝,拿到哪兒去都不算簡薄了,等珠兒到了年紀要議親的時候,男家也能高看她幾分。

“他那麽個萬事不管的甩手掌櫃,一輩子就只知道寫詩,臨了臨了,倒能想起女兒來。”

裴三夫人那會兒已經不想旁的了,眼看丈夫病重將死,最後這點願望,她有什麽不能滿足的。

許家聘禮給的厚,又數著日子送東西來,裴三夫人感嘆道:“外頭瞧著,還真不知許家這麽殷實。”

只看許夫人和許知遠,壓根瞧不出許家有多少家底。

許夫人是孀居,衣飾並不奢華,又長年茹素。再看許知遠,年輕輕的公子,除了讀書,也沒什麽嗜好。

城中的大家子,愛金石篆刻的有,愛收集古畫的有,好香道好品茗的也有。

如蕭思卿這樣什麽都玩,樣樣都精通的人不多。但似許知遠這樣,樣樣都不沾的也少,只有貧家子才會如此。

“似這樣的才好呢,這才是裏子實惠。”

因許家如此誠意,裴三夫人還選了些自己當年的陪嫁給裴珠。

“這嵌玉的首飾盒子,是我年輕時候用的,正合適給你。”上面是石榴葡萄,裴三夫人這個年紀早就換了仙鶴靈芝的。

有給裴珠的,自然有給阿寶的。

阿寶直樂:“娘,你要當散財娘娘呀?又不是我備嫁妝。”

裴三夫人戳她一記:“才剛說你穩重,就又胡說上了。”本來這些就都是給兒媳婦的,早給晚給都一樣。

這些東西源源不斷送進卷山堂裏。

連裴觀都奇:“怎麽添了這許多東西?都是母親給的?”

阿寶點頭:“可不,娘開了庫房,看著什麽合適就送給誰。”連裴瑤裴珂都得了好幾樣,兩人急趕著給裴三夫人做了一幅暖耳,一雙睡鞋。

“既是母親給的,那你就收下。”外頭下起雪來,裴觀脫了鬥蓬抖落肩上積雪,又在炭盆上暖了暖手,“對了,陸兄送信來,說年後就能把他夫人接走上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