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洲際杯決賽:第三場(下)(第4/4頁)

按理來說,第五跳應該是積攢了所有的勢能後,最為耀眼的一跳。

然而在杭峰剛剛的表現來看,單從視覺效果上,是不如前面兩跳的。

他放棄了去沖擊五周的機會,將周數控制在四周半。

連續出現三個四周半,也不知道會不會讓裁判失望,或者就此認定他的上限只有那麽多。

雙手抓板的動作很難,比換手抓板尾還要難上一點,可是既不帥,也幾乎沒在常規賽場上出現過。

尤其杭峰還有一個雙手從板側移到板頭的變化。如果說五周的周數是運動員將勢能積累到極致的發揮,那麽這個雙手抓板的技巧,也是杭峰專門為第五周設計。

沒有那個高度和時間,杭峰也完成不了這個動作。

現在的問題,就是杭峰做了他覺得很難的動作,裁判會不會認可呢?

這畢竟是“X-games”裏面的抓板挑戰動作,常規賽場的裁判是否具備辨別這個能力?又或者說,他們的打分標準裏,有沒有這個動作的分值?

一個空白的技巧,並不一定都會得到好的反饋。

沒有了打分的標準,反而更加考驗裁判的印象分。

杭峰敢去拼周數,也敢拼抓板難度,唯有印象分,是現在的他無法掌控的。

就在這復雜的情緒中,杭峰看到了自己第五跳的最後一個得分。

19分。

19分啊?

這個分數究竟算好還是不好呢?

好像既覺得不符合期待,又差不多的樣子。

“那個……”

唐雋的聲音在身後響起。

“第五跳你做了什麽?應該沒有做五周吧?分數怎麽還和前面兩跳的差不多?”

杭峰聞言,糾結的情緒瞬間紓解開來。

他轉頭對著唐雋笑:“你說的對。”

唐雋明明問的不是這個,愣住:“什麽?”

但杭峰已經不再看他,而是轉頭再度看向積分榜。

唐雋想不明白,索性也就不想了,嘴角含笑的也將目光落在積分榜上。

隨著杭峰的分數出來,直播間炸了。

“啊啊啊啊!!!我的眼睛瞎了!!!那閃亮亮的20分是什麽?啊!我的眼睛!”

“秀兒最棒,接著奏樂接著舞!”

“媽耶,竟然有一個滿分,牛批了我大杭峰!!”

“不科學啊!我覺得第四跳更好,為啥沒有給滿分。”

“有人解釋一下,第三跳為什麽會是滿分嗎?”

“真心喜歡第四跳,求做圖大佬我想要屏保!”

“第五跳為啥只有19分?有大佬解釋一下嗎?”

“同問。”

“第五跳是U型池最精華的一跳,高度最高,還不用考慮落腳的問題,所以選手都會在最後一跳上大招。就比如過去的機場比賽,四周的選手會在最後一跳上四周半,杭峰和白鳥優宇,還有我們烈哥都是在最後一跳完成的五周,所以可以解釋為,這一跳裁判都對選手有高預期值。”

“我來說吧。杭峰前面都可以做四周半,最後一跳沒有做五周,這是扣分點。如果只是四周半,杭峰的分數估計連19分都達不到。不過他在最後一跳做了一個雙手抓板,且是從板刃移到板頭的動作,挺新穎的,所以裁判又給他加了分。三下五除一,就相當於杭峰用抓板花招兒抵了五周,裁判打分還算公平,我是服的。”

“不會都以為U型池只看周數吧?抓板也是一個加分大點好不好。歐洲那邊的選手最喜歡開發抓板,X-games的超級U型池就是個抓板秀,推薦你們一定要去看,就知道杭峰最後這一跳來自哪裏了。只能說,極限大佬他就是極限大佬,就算到了常規賽場,身上也有著濃濃的極限風格。”

“早就想說,我們國家隊過於在意空中周數,抓板基本就是那三板斧。孫烈就算跳不出五周,這四年的時間開發抓板,也能把抓板他媽都掌握了,何至於卡到現在。”

“呵呵,說的比唱的好聽,你能不如你上?開發抓板一點都不比開發周數簡單好不好。以為抓板只是抓著板那麽簡單嗎?這明顯是軸心的變化好不好?不同的抓板方式,軸心都會有不同的變化。咱們國家隊上來重點開發周數,一旦形成肌肉記憶,再去找軸心就不容易了。這也是為什麽抓板占分比重不低的原因。”

“一套天賦樹,到了高級區,分出兩條枝;

一個是周數,一個是抓板,權衡難決定;

點滿一條枝,封王拜將侯;

點滿兩條枝,封神舍我其!押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