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洲際杯決賽:第三場(下)(第3/4頁)

就……慕了。

果然,優秀人身邊也都是優秀的朋友啊。

於是,就在直播間的畫風突然歪的沒法看的時候,分數終於在這個時候出來了。

在杭峰等人同時動起來,看向同一處的時候,直播間的畫面也切換到了積分榜上。

杭峰的成績出來了。

小分。

第一跳,一周半540。

18.50分。

這一跳杭峰穩在一周半,裁判給的分數也相對穩定,三場比賽都給了杭峰18.50的分數。

第一跳,三周半1260。

翻騰一周360加偏軸轉體720,落地前再轉體半周,來個反向落地。

抓板板頭,中間換到側面板刃,開始了他的抓板“花活兒”的第一彈。

同樣是三周半的難度,卻有兩個亮點。

一是反向落地。

一是抓板變化。

在第一場同一跳的時候,杭峰也做了個反向落地,裁判給了他19.20分。

這一跳,很明顯裁判非常喜歡他在抓板上的變化,給了他19.50分。

也就是說,杭峰光是加上一個抓板變化,就多得了0.3分。

看似只有0.3分,卻在決賽場上,至關重要。

至此,杭峰憑借兩跳,拿到了38分。

接著是第三跳。

這一跳在技術動作上,和杭峰今天的第一場比賽是一模一樣,重復的動作出現,按理來說,這一跳的分數是絕不可能超過第一跳。

U型池的打分標準就是這樣,完全一樣的技巧難度出現在賽場上,除非之前出現過大失誤,否則哪怕只是高度、落腳點上較小的進步,裁判都不會給出超過上一場的分數。

第一場,杭峰在這一跳的得分是19.50分。

已經非常高的分數。

畢竟能在第三跳,完成這麽具有變化性的四周半1620,就算在最頂尖的賽場上,也是不多見的。

可是,當大家看見第三跳的的分後,都發出了驚嘆聲。

“哇哦!”

“臥槽!”

“發達了!”

在那些驚嘆聲中,杭峰也看見的自己這一跳的得分。

20分。

裁判給了他一個滿分!!!

也就是說,一共七名裁判,就算去掉給出最低分的那名裁判,剩余的六名裁判,都認可了杭峰這一跳的完美。

是的,不能再完美了。

這一跳的抓板難度頂格了。

換手抓板,還是抓板尾,尤其是在賽後的慢動作還原下,杭峰的左手確實摸到了板尾上。

那一刻,就連裁判都發出了驚訝的聲音。

第三跳可以完成這個難度的動作,算是頂格了吧。

都這個程度了還不給一個滿分出來嗎?

還不要說杭峰是東道主選手了。

給給給!

你那麽棒,我們不給你高分都不好意思。

所以,杭峰歷史生涯,第一個國際賽場的滿分小分出現了!

在這個10分出現的時候,賽場上響起了歡呼聲!

所有人都在恭喜杭峰。

國家隊員更是推著杭峰,表達自己的喜悅。

大部分國家隊員本來就沒把杭峰當外人,如今自家的小弟弟表現的這麽耀眼,他們也高興,與有榮焉啊!

隨後,來到了第四跳。

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

對於觀眾來說,杭峰在這一場比賽裏,更讓人記憶深刻的,應該就是他的第四跳了。

第四跳是一個跨橋抓外刃的動作,這個抓板動作絕對可以排在“單板抓板帥氣值”的第一位。

跨橋抓板有不小難度,但最主要就是帥,在大部分單板滑雪的雜志照片裏,這種抓板技巧是最被攝影師喜愛的。

社會影響力連帶著影響滑雪運動員,因此很選手都會去學習這一招,所以在國際賽場上還是經常能夠看見的。

而杭峰的第四跳,之所以能夠讓人記憶深刻,當然不止這個跨橋抓板。

最主要還是那讓人驚嘆的滯空感。

像是踩著飛劍一般蹲在半空中,衣服獵獵飛舞,居高臨下的姿態不僅僅是帥,甚至還具備某種難以言說的神性,讓人生出景行行止,傾慕的感覺。

簡而言之,言而簡之,就是這一跳帥出了比格。

裁判顯然也認可杭峰這一跳的高度,還有那少見的滯空感。

所以在這一跳,給了19.80的高分。

非常成功的第四跳。

回憶今天的前面兩場比賽。

杭峰在第一場,第四跳“挖池子”,導致這一跳拿到了全場最低分,17.80分。

第一場,第四跳不挖池子,但為了第五跳做準備,他以為沒敢在這一跳用大力,所以也只拿到了19.00分。

如今第三場,換了一個心態,換了一個滑法,卻滑到了裁判的心裏。

19.80分,遠遠超出杭峰的期待。

這一跳的得分,和第三跳的滿分一樣,讓杭峰開心。

隨後,就來到了第五跳。

第五跳也是杭峰最沒底的一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