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洲際杯決賽:第三場(上)(第4/4頁)

“抓板”能玩到這個程度,這樣的選手太少了。

在公園滑雪運動裏,U型池和坡面障礙技巧這兩個運動,除了賽場不同,在空中部分的打分標準完全一樣,也有別於其他的比賽項目。

一個是周數。

一個就是抓板。

然後才是高度、連貫性、空中姿態等等。

在滑雪運動不斷發展到今天,幾乎大部分選手都將目光只落在了周數上。

沖擊四周,沖擊四周半,然後沖擊五周,五周半。

畢竟周數帶來的收益最大,裁判都非常喜歡給更高周數的選手打高分。

漸漸的,“抓板”的進展和變化性就慢了下來。

關注抓板也不是沒有,歐洲選手對滑雪運動的熱愛,會讓他們去嘗試更多更有意思的東西,時不時的,裁判就會在賽場上看見一些讓人覺得驚艷的抓板技巧。

換手抓板絕不是杭峰第一個做。

但絕對是今年冬季項目開展以來,裁判們看見的第一個富有難度的抓板技巧。

上一個跳,是板頭換到板尾。

這一跳是兩手交換抓板尾。

看來杭峰這一場比賽的基調定下來了。

他要在保證周數的前提條件下,盡可能的去“玩板子”。

很有意思。

裁判很喜歡。

不僅僅是查利總裁判,在看多了不斷沖擊周數,包括一些明明沖擊不上去,還要硬要沖的選手,不能說不被對方的競技精神感動吧,只是多少讓人覺得意味闌珊。

就是……嗯……怎麽說呢?

看的多了,就好像少了公園滑雪的精神,變成了最為純粹的競技體育,猶如少了鹽的大菜,營養依舊豐富,卻少了一些滋味。

杭峰這個決定不能說棒,而是非常棒。

裁判們表示,再來再來還想看!

好啊!就是這樣!!

等比賽結束了要好好看回看,希望你小子的這一跳,這一次的換手抓板能成功。

裁判們顯得無聊的態度,在轉瞬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再度對杭峰充滿了好奇和期待。

前兩跳在玩板,接下來呢?接下來會不會有更有趣的抓板方式?

就在這樣的期待中,杭峰的第四跳來了。

這一次,他的沖擊力更強,拋飛的高度也更高。

尤其一個正面的起跳,讓他在跳起瞬間的表現幾乎完美。

身在半空的杭峰,保持著旋轉的節奏,後手已然探進到雙腳之間,身體的極致收縮和肩膀下壓。

手掌一把扣在外刃上。

哦!

這是一個跨越了板面的抓板方式!

不算少見但也不多見的抓板方式,難度還是很高,主要是身體必須縮緊到極致,手才能抓到另外一側的外刃。

這個動作很帥。

一把扣在外刃的杭峰,就像是用自己的手臂將整個身體提了起來,隨後雪板帶動身體旋轉。

一周,兩周。

哦哦!這是一個向後翻騰的兩周的動作,720!

同時,身體還保持著一個偏斜軸心的轉體。

同樣兩周720!

旋轉的速度很快,跳躍的高度也很高,全部動作做完,杭峰也才從拋物線最高處往下落。

跨橋的手竟然還沒有松開!?

帥啊!

時間和空間像是在這一刻達到了奇妙的契合,有了那麽一瞬間的停頓。

大馬金刀蹲在半空的年輕人,以一種俯視眾生般的姿態居高臨下,灌注了空氣而膨脹起來的衣服,讓他顯得格外的強壯,就連那翻飛的衣角,都猶如在空中留下密布白色霧氣的線條。

滯空感!!

這是杭峰今天決賽場上,最清晰的一次“滯空感”。

這種在“X-games”的賽場上,震驚了所有裁判的空中展現能力,再一次地出現。

毫無疑問,太帥了。

也是裁判們想要從杭峰身上看見的東西。

在過去的幾場比賽裏,杭峰被五周限制,導致整個比賽過程少了幾分從容,將那本應該出現的瀟灑感,破壞殆盡。

此時此刻,那種感覺又回來了!

猶如任何一張可以登上環球體育雜志上的照片,定格在可以征服所有人審美的瞬間。

最關鍵,這裏所有人是在比賽的過程裏,有自己的雙眼去見證了一個淩空停頓的瞬間。

好啊!!

查利總裁判眼煥異彩,沒忍住在桌面上拍了一下。

就是這樣!

就是這種感覺!

是他一直想要看見的,這個賽場上應該有的另一道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