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洲際杯決賽:第三場(上)(第2/4頁)

他們對視一眼有點坐不住,都想下去和杭峰聊聊。

能安排到決賽場,還是這種關注度高賽場的東道主裁判,自然不是普通的裁判。他們經驗豐富,社會地位高,不但能夠更敏銳地捕捉到其他裁判的心態變化,處理問題的方法也更多。

特別想提醒杭峰和範總,不要再往五周上“撞”了,沒意義。

不拿出新的五周,翻來覆去都是同樣的東西,比賽可不是這麽比,真是捉急死了。

可惜他們不能這麽做。

違規的。

當然一般是抓不到,但萬一抓到呢?

只能眼神飛來飛去,幹著急。

中場休息的時間很快過去。

出發點的裁判又換了一位。

冰天雪地的,一站大半個小時,誰都受不了。

新來的裁判也是眼熟的,杭峰記得在國內聯賽有見過他,當時在賽場上還和杭峰說過兩句話。

如今到了國際賽場,這位裁判顯得拘謹了很多,目光落在杭峰的身上,平靜地移開,沒有一點和杭峰目光對視的意思。

杭峰自然也不會主動上前攀談,他在出發點活動身體,脖頸腰胯都活動熱乎了,再整理一下裝備,就站上了滑雪板。

如果熟悉杭峰的人就知道,杭峰這次竟然沒有玩手套的腕帶。

第三場比賽,一直輸給白鳥優宇,不著急,不緊張嗎?

杭峰確實不緊張不著急。

之前玩腕帶是求勝心切,特別想贏了比賽,所以就要去考慮最後五周的問題。

五周畢竟是新動作啊,成功率也不是那麽大,他心裏不是沒底嘛。

現在不一樣了。

只要不考慮五周,比賽就變得簡單了。

在他的舒適區裏比賽,還不是玩一樣?

有什麽好緊張的。

杭峰也不是說不想贏了,只是突然就沒有那麽迫切,過於焦躁的情緒影響了他,他必須把周數的問題放下。

誰說必須得有五周才能贏比賽呢?

自己能驚艷裁判的地方多了去,沒必要鉆牛角尖。

身邊這位裁判的耳機裏收到了同時,他按著耳機說了一句,隨後看向杭峰,問道:“準備。”

用的是英語。

杭峰點頭。

裁判又說:“那就出

發吧。”

杭峰最後調整了一次呼吸,隨後將橫著的滑板正過來,朝著U型池滑了過去。

10米的加速區不長,為了盡可能地獲得更快地速度,杭峰在往前滑的時候,還連續彈壓了幾次滑雪板。

這種小技巧有助於提高速度。

很快,速度就達到了10邁以上,同時U型池也到了。

10米到底是太短了。

不過進入U型池是一個往下的坡度,還有一次加速的機會。

杭峰抓住機會,在沖進U型池的時候跳了一下,速度又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快。

然後也就到這裏了。

20多邁的速度,是極限,就算莫泊桑來了也是這個程度。

優秀選手和普通選手在速度上拉開差距的地方,是每一跳的落腳點。

跳的越是接近U型池的池沿,獲得的滑行距離就越長,也就能夠獲得更快的速度。

杭峰在感覺自己的身體往上揚的時候,再一次深呼吸。

隨後熟門熟路的在最極限的位置起跳,一周半540的空中技巧做完,落的冰壁上。

“啪”的一聲,像是黏在了冰上,整個人蜷著,已經是能夠做到的最高高度。

大概0.01秒後,人往下滑,沖向對面的時候,整個人也再次舒展開。

杭峰在第一跳能完成一周半,已經不算什麽讓人驚訝的事。

他在太多的賽場展示過自己第一跳的能力。

隨後來到第二跳。

這裏應該是個三周半。

不用杭峰做,所有人都知道。

果然。

杭峰這次確實是個三周半。

完成的一如既往的好。

現場有掌聲響起。

華國的觀眾多,等著看自家選手的比賽,只要旋起來,就統統給掌聲。

很熱情。

互聯網直播間裏,也有很多人為杭峰加油,但這裏面偶爾也有些說喪氣話的人。

“540接1260,都沒什麽新鮮感了。”

“江郎才盡。”

“心塞,不看了。”

但這些大概是出發的時候就準備好的評論,很快就被直播間其他觀眾的“啊啊”聲淹沒,消失的無影無蹤。

這些發“啊啊啊”的觀眾也不說話,人還賊多,看的人莫名其妙,也不知道在興奮個什麽勁。

之前說不看要走的那個人,嗤笑一聲,真就走了。

他前腳退出直播間,後腳就有手速快地發了評論。

“這花活!!”

“看抓板!!”

三個字是極限了,有人看見,後知後覺,咦,杭峰剛剛抓板不一樣啊?

是不一樣。

要說第二跳的三周半,杭峰完成一個翻騰一周360加偏軸轉體720,落地前再轉體半周,來個反向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