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洲際杯決賽:第一場(下)(第4/5頁)

沒有!

杭峰的起落點有問題嗎?

沒有!

也就空中姿態。

前半部分都挺好,落地差了一點點而已。

那就扣個0.5分?

0.5分而已,杭峰拿得起。

他至少在比賽裏完成了這個動作。

而且他展示的是這個動作嗎?

不是!

是態度!

對裁判的尊敬,對賽場的尊敬!!

杭峰的選擇確實沒有錯。

簡太了解國際賽場那些老家夥們的想法了。

你不敢做和做了沒完成,就是不一樣。

這一次,在“X-games”上曾經出現的一幕,再一次地出現在了查利總裁判的身上。

查利總裁判笑了。

比起那三名華國裁判,查利總裁判應該是這裏,最了解杭峰的那一個人。

畢竟要考察一個人是否具備成為“種子”的潛力,他肯定會對那個人做出更深入的了解。

到目前為止,杭峰所有拿到他這裏的履歷,唯獨缺少的就是一個向後抓板的動作。

杭峰在資格賽第一場的第一跳,確實也做了向後抓板的動作,可要是以為那點兒展示就能取巧,讓他忽略杭峰的弱點,那就太小看他了。

能當總裁判的人,眼光何止毒辣。

當然,杭峰今天就算不做這個動作,選擇其他更擅長的動作,拿到的分也不會偏差。

可是他做了,態度就不一樣了,至少在查利總裁判的眼裏,他已經是一個在四周半趨於“小完美”的選手。

這種才是真正的好印象,之後會對杭峰在國際賽場上,造成極為深遠的影響。

查利總裁判回去述職的時候,也不會吝惜於告訴其他同事,杭峰的全面性。

所以很多U型池選手,在國際賽場上打拼了四五年,四周半的難度也沒少上,可是最後的分數都不算高,都是有原因的。

總是那些翻來覆去的動作,卻不給裁判看他們最希望看見的動作,還以為自己遮擋的足夠嚴實,當裁判老眼昏花嗎?

杭峰做了對的選擇。

當然在格局不夠的人眼裏,就不一樣了。

沒有進入決賽的選手也在看這場比賽,當場就評論道:“這一跳完成的很勉強,要被扣分了。”

繼而,說著這句話的人,就露出了幸災樂禍的表情。

就連來“一日遊”的奧利,也在看見了杭峰這一跳後,為他狠狠地捏了一把汗。

杭峰怎麽會在第四跳做這個動作呢?不是有其他更好的動作嗎?難道是教練安排失誤?還是杭峰真的失誤了?會不會影響後面的得分啊?

格局不夠的人,自然只看這一場比賽。

格局足夠的人,看見的卻是杭峰飛騰的未來。

“成了!”

在杭峰順利落地後,關注這場比賽的範總和孫烈同時松了一口氣,繼而臉上多了幾分笑意。

範總是單純覺得杭峰能夠在自己最差的地方,成功完成,以後在裁判的眼裏就是沒有弱點的選手,對他未來的比賽影響深遠。

孫烈卻是有種被觸動的感覺。

畢竟他在一個瓶頸上停留的太久了,久到開始自我質疑,在絕望中一點點退步,那種身處迷霧,左右都無人可以幫他一把的感覺。

太孤獨,太難過。

孫烈非常清楚杭峰的弱點在哪裏。

他本來以為杭峰不會去暴露自己的弱點,可他還是在這麽重要的比賽裏做了,雖然做的不那麽從容,可這種精神對他的鼓舞真的很大。

世界上滑到30歲的老將還比比皆是,我才23歲,難道就要這麽輕易的給杭峰讓步了嗎?

對得起那過去15年的付出嗎?

對得起自己這“一哥”的名頭嗎?

五周而已,又不是沒有做過。

能成功第一次,就能成功第二次,做的多了,哪怕摔也能摔出一個成功吧?

年輕的小孩兒都氣勢兇兇地追了過來,自己真的不能再裹足不前,畏畏縮縮了。

杭峰這一跳,不能說完全打破了孫烈的瓶頸,但也給了他去重新挑戰的動力。

不管了!

就在這個賽場上拼一拼吧。

沒準就單車變摩托呢?

範總完全不知道孫烈已經在悄悄摸摸地改動作了。

只能說杭峰的強勢,真的挺刺激人的。

這邊杭峰第四跳完成,略微的勉強,多少有點影響第五跳。

一是不在完美狀態下的起落,增加的邁速不夠,一個就是混亂的心跳影響整體狀態,呼吸的節奏都亂了。

最後一次向上沖的時候,杭峰張開嘴快速呼吸了兩口,冰冷的空氣刺激的肺部都隱隱刺痛。

勉強將又有點上頭的熱血壓下來,腦袋勉強保持清明。

沒關系。

只要最後的速度夠,自己完成一個難度最低的五周沒問題。

注意起跳點。

注意發力程度。

就是這裏。

跳!!

身體再一次,也是最後一次地拋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