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對標五星(第3/5頁)

彎道滑了不到十秒,前方還是彎曲的雪道,身後卻已經看不見觀景台。

他們已經繞到了觀景台的背面,也是杭峰從未見過的地方。

以他踩板的方向,向內彎的彎道像是沒有盡頭,前方二三十米遠就看不見更遠了路。

綠色的安全網擋了一半的視野,透過密密麻麻的網洞,可以看見遠處連綿起伏的山脈,白色雪山和雲層連成一片,整個世界像是被壓的很扁。

大雪確實快要來了。

往下滑的速度在加快,以杭峰對速度的感知,此時應該已經超過了40邁。

這是一條雖然彎曲,但很好滑的賽道,只要保持姿勢,控制方向就可以。

但就在這時,前面的護欄好像有點不一樣,杭峰在疑惑了一瞬後意識到,這一路上都是弧形的護欄,就在前方不遠,變成了直線,橫在自己的正前方。

這說明,前面應該是一個90°的直角彎。

杭峰在察覺到前方路線變化後,身體就沉了下去,腰腹帶著雙腿蓄力,隨時準備用力控制方向。

速度難免降低了一點點。

跟在他身後的雀斑男孩感覺到雙方的距離在快速拉近,他本來可以繞過杭峰沖到前面,但出於對杭

峰優異成績的認可,幾乎沒有考慮的就也跟著降下的速度。

隨後,很快他就明白了杭峰降速的原因。

前面是個90°的直角彎。

同時,在直角彎的部分,可以看見很多撞上去的滑雪痕跡,雪被推著堆積在防護網的下方,還有淩亂的腳印,幾乎可以想象筆直撞上去的選手,罵罵咧咧重新出發的場面。

杭峰滑在前面,因為更早的發現,更早的控速,整個彎道都滑的很順利。

他擰轉身體,控制滑板,沿著前者的滑痕前行。

撞上去的有。

沒撞上去的更多。

杭峰記下這個階段的特點,為下一場比賽做準備。

這裏是一個小難點,但如果有了提前的準備,也不算多難,以他們這個級別的水平,保持速度滑過去並不難。

關鍵,還是在記憶賽道上。

從直角彎出來,意料外竟然又是一個外刃的彎道,和前一個直角彎幾乎形成了一個近乎於“Z”的形狀。

這個賽道被改過。

毫無疑問。

這裏已經是第三次舉辦四星挑戰賽,賽道的視頻可以通過各種途徑收集,杭峰可以保證自己看過的賽道視頻裏,根本就沒有這個“Z字母”彎道。

這裏……原本應該是一個比較寬敞的賽道,為接下來向外刃的轉彎做準備。

顯然大賽組為了提高賽道的難度,用防護網對這裏做了改造,並且沒有通知選手。

應該有不少的選手在這裏吃了虧。

杭峰的速度再一次慢下來。

這是人類的本能,面對未知的環境,必然會降低速度觀察之後再滑行。

這一降速度,杭峰算是明白為什麽每個從山的背面繞出來,抵達第二賽段的選手們,滑行的速度都比他想象的慢。

雖然有點自戀,一開始他確實是有想過,大家的實力不夠。

現在終於明白了。

大賽組在他們站在觀景台看不見的地方,做了手腳。

而那些比完的選手下山後大多沒有回來,又或者是心裏有些什麽心思,上山後並沒有告訴其他人,所以賽道又變這件事,至少杭峰提前並不知道。

如今,賽道一旦發生了變化,頓時前方的賽道在杭峰的眼裏就變成了“薛定諤的貓”,無法確定下一秒看見的賽道,是改變過,還是沒有改變過的,一半一半的機會,讓不確定在心裏環繞,腳下開始不自覺地控速。

本來應該滑上40邁,甚至沖擊50邁的時速,被控制在了35邁左右。

杭峰的注意力變得空前的集中,每一處的小細節都沒有錯過。

很快,他發現了第二處被“暗改”的區域。

前方有個小雪包。

從他們來的方向根本看不見這裏有雪包,而且雪包的前方有兩個連續起伏的雪坑,類似於波浪賽段的設計,在這之前,可以確定是絕對沒有的。

如今,它出現在了這裏,成為了絆倒大意選手的第二個“攔路虎”。

在杭峰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摔倒在這個坑裏。

杭峰之所以能夠看出來這裏的差距,正是那連續兩個波浪路段的高峰處,因為太多選手從坑底往上爬的原因,那裏的雪變得坑坑窪窪,甚至裸露出了一部分填補地形的沙袋。

顏色不太一樣。

距離近一點就能看清楚。

該說是沾了前面選手的光了吧。

杭峰提前做好準備,很順利的就滑過了這處“難度陷阱”。

同時,在心裏默默記下這裏的特征,繼續為下一場的比賽做準備。

從波浪路段再滑出來不遠,前面就是前往第二難度路段的路口,這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