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對標五星(第2/5頁)

上一組選手就在杭峰的注視中滑下去,逐漸消失在白茫茫的雪地上,風雪中,留下一道淺淺的滑痕。

賽道上更多的山石裸露出來,都是在比賽的過程被選手鏟飛的雪,極限運動的賽道不需要找平,鋒利的黑石,深陷的雪坑,賽道比起一開始變得更加艱難不可控,留在後面滑絕不是好事。

就杭峰入眼所見,原本一處被厚雪覆蓋的跳台,如今只剩下光禿禿的石頭,已經不能再用,照搬前人的路線只會失敗。

真羨慕滑在最前面的女子組,那時候的雪松軟厚實,很多障礙物被掩埋在雪底深處,選手根本不需理會,可以從上面一氣呵。

杭峰最後檢查了一遍裝備,提著他的滑雪板來到了出發點上。

來到瑞國後,一直沒有滑雪,不過記得很清楚這裏的腳感和國內不一樣,雪更加松軟,難以壓實,所以滑起來更加平順,猶如燙熱的刀尖從黃油上切過的感覺。

他最後往下蹲了蹲,前後弓步,將身體最後一次拉伸開來。

然後站直,護目鏡後的雙眼落在觀景台上,出發點的裁判正坐在一個烤爐旁邊暖手,被杭峰看見,他便擡頭看了一眼時間,想了想幹脆起身,將自己捂得嚴嚴實實地走了過來。

“再等一會兒。”

這位裁判在對杭峰說話,在同組選手羨慕又理所當然的目光中,像是特意給杭峰的交代。

杭峰點頭道著謝,能夠感覺到自己在這次賽場裏,無處不在的特權。

並不是關系到比賽結果的特權,但就是這一點點無關緊要的小事,卻讓人覺得很舒服。

杭峰前段時間在滑板速降上的“三破紀錄”,太瘋狂了。

極限運動圈裏的人,就沒有不知道杭峰的人。

這還得謝謝阿拉法特啊。

出發點的裁判說完,視線又落在兩個人的身上:“就現在這個站位嗎?”

杭峰和另外一名選手點頭。

“好的。建議你們再活動一下,這天氣真是太冷了。聽說這幾天可能會下一場大雪,希望不會影響明天的比賽。”

這裁判意料外的有點話癆,杭峰猶豫了一下,接上:“天氣預報怎麽說?”

“天氣預報說明天沒有雪,但大山裏誰知道呢,風刮起來的時候會帶走一些落雪。”說道這裏,出發點裁判嚴肅地提醒道:“離左邊遠一點,如果不想和雪一起掉下去的話。”

交談很快結束,裁判擡手按

上耳朵,耳朵裏掛著一個耳機。

他歪頭聽了幾秒,對杭峰他們說:“好了,小夥子們,做好準備出發吧。”

在他們移動的過程裏,他又說:“難度賽段,左邊巨石的外面,雪不夠踏實,別往那邊去。”

杭峰道著謝,不太明白裁判指的是哪個地方,等會兒滑下去,他得去看看。

“好了好了,準備吧,後面還有三組我就可以下班了,這該死的天氣。”

說完這位出發點的裁判對觀景台那邊揮了一下手,隨後做出倒數五個數的手勢。

五……

四……

三……

二……

“Go!”

杭峰將支在披上的板頭壓下,身體傾斜下去,左腳前,右腳後,徐徐滑動。

這是他最舒服的姿勢。

出發點的坡面傾斜度往往較高,這裏的坡度明顯超過了40°。

往下滑著的速度增加的很快,不過三四十米的距離,就達到了30邁。

出發,不過是最基礎不過的部分,杭峰和他的同組選手不分向後滑在雪道上,沿著這條不算寬闊的雪道往山下滑。

第一路段。

也就是剛出發的部分。

這是一條高山滑雪道。

盤山的雪道蜿蜒在陡峭的巖壁上,雪道的寬度不過四五米,一側緊靠巖石,一側便是安全防護網,網外便是山石嶙峋,偶爾會出現斷崖雪坡,這是就連五星選手看見都往後退的難度,完全無法作為滑行使用的山面。

雪道只有四五米寬,理論上是可以容納四個單板選手滑行的雪道,實際上還是比較過於狹窄,可以預見在資格賽之後的賽場上,同組的四名選手在出發的時候,恐怕就要先“打上一架”。

當然資格賽是很友好的。

兩個人滑這條賽道非常寬敞,同組的選手似乎有所顧慮,連和杭峰競爭一下的想法都沒有。四十米後,這名臉上長著雀斑的加國年輕人稍微降了一點速度,故意選擇滑在杭峰後面,與他一起靠著內圈滑行。

也就是說,出發點出來四十米左右的距離,雪道就變得彎曲,繞山滑行。

杭峰提醒自己,這裏將會成為第一個賽點,具體怎麽操作要等比完賽再考慮。

護目鏡後的雙眼注視著前方,全神貫注在這條從未滑過的賽道上,用雙眼看,用身體記憶,同時再在腦袋裏刻印下一個完整的地圖,留待今天晚上的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