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備賽滑板速降總決賽(第4/4頁)

“此地無銀三百兩”。

要不是自己先心虛,誰會管你兩個男人抱多久。

被鄭曄瑜這一打岔,尷尬的氣氛消失,三人聊了一會兒,轉眼上課鈴響起。

離開前,鄭曄瑜拍了杭峰肩膀一下,揚起燦爛的笑臉,給了他一個大拇指,轉身離開。

剩下唐雋落後一步,“路上小心,到了聯系。”最後一眼,看的是又深又沉,像個鉤子。

“嗯。”杭峰心裏再次悸動。

第二天,杭峰和簡從N市出發,直飛島國阪城,中午的時候就到了賓館。

還是之前住的那一家,吃過午飯稍作休息,就可以上山訓練。

在安排國際行程這方面,簡絕對是一把好手,全世界就沒有他不熟悉的地方,能夠基本交流的語言也會七八種。

杭峰就此徹底安定了下來,全心全意在訓練上。

每天都能安排上訓練時間,有時候上午下午都能進場,但也不是每天都進場訓練,有時候會在賓館的走廊上進行體能訓練和姿態動作的穩定訓練。

慢滑的滑板速降一開始並不是杭峰擅長的項目,千錘百煉的身體素質才是杭峰最大的底氣。

密集的,針對性的訓練,會讓杭峰的肌肉記憶重新洗牌,組合成自己需要的最佳排列序列,每天都有進步,多點少點,等回頭一看,讓他擔憂的慢速情況下掉腳的情況,不知道什麽時候開始就再沒出現過,即便速度再慢他的雙腳都像是黏在滑板上,不會再掉下來。

接下來,就是對彎道的熟悉,盡可能的提高速度。

這一點,杭峰進步的更為明顯。

他是技巧型的運動員,從很小的時候,玩的運動就是對身體的靈活控制,只要找到訣竅,他很快就能突破自己。

一開始訓練的時候領先杭峰的威爾遜、愛莎等人,現在已經追不上杭峰了,他進步的速度讓人驚嘆。

“喔噢,平均25分鐘的賽場,你已經可以快我一分鐘了嗎?”

在一次的訓練結束後,威爾遜搖頭苦笑,“東道主冠軍和總決賽選手是兩個階層,一開始以為我們會在競爭中一起進步,沒想到這麽快,我就已經不能擔任你的對手了。”

杭峰拍了拍威爾遜的肩膀,不知道說什麽。

這段時間經常見面,也算是越來越熟了,偶爾比拼的時候威爾遜依舊會對他使用貼人的戰術,但對他已經沒用了,只要不是真的碰到他,很快就可以把威爾遜甩開,讓威爾遜想貼也貼不上。

威爾遜很快重新振作:“昨天晚上,官方正式公布了比賽名單,通過巡回賽入選總決賽的選手是20人,特邀5名。”

杭峰點頭,他知道。

威爾遜又說:“沒想到默林·鮑威爾這次竟然走的是特邀名單,不過他去年確實做了不得了的事,X-games就是這樣,價值代表一切,就算是不參加比賽也可以。”

杭峰回憶默林·鮑威爾,一個被簡提在嘴邊不少於三次的極限運動員。

默林·鮑威爾,日不落國的滑板速降運動員,蟬聯這個項目三年的總決賽冠軍。

大概是賽場能夠為他帶來的成就感和名利到頭了,今年默林·鮑威爾沒有參加任何一場世界巡回賽,而是進行了滑板速降的個人挑戰。

個人挑戰的特殊性在哪裏?

點開X-games的全明星排行榜就能夠發現,排在前八名的都是個人挑戰的非常規運動員。

就比如那位從外太空跳傘回到地球的普神,一跳揚名,就連對極限運動認知極低的華國老百姓也都有所耳聞,世界其他國家更是高喊普神名字,所帶來的名望和經濟效益,堪稱所有極限運動員的“風向標”。

那之後,一直到第八名,都是各個非常規極限運動員,一個人挑戰,一個攝制組跟著,紅牛贊助,保險公司高度緊張盯梢,一次成功,八方受益,一次失敗,滿盤皆輸,甚至頗有幾分賭徒精神。

極限運動員,幾乎都具備追逐緊張刺激,以及幾分賭性。個別人更是無法控制自己日益增加的渴望,從常規賽場轉到了個人挑戰上。

默林·鮑威爾就是這麽一個在常規賽上,覺得自己的路已經到頭,無法再為自己獲得更多成就感和名利後,進而轉項,與ESNP公司進行新的合作。

他出命,紅牛和ESPN出錢,各取所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