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愛我哥!

那邊兒國家隊員已經練了好幾輪, 回來一看,杭峰的屁股還黏在座位上,範總說的口沫懸飛手舞足蹈。

一個多小時, 說的還是不夠, 但範總說不動了, 再多的要看視頻復盤,動作分解才能說的更詳細。

“就這樣吧,晚上來我宿舍,看幾個視頻再回去。”範總拿起保溫杯“呲溜”一口, 緩了緩麻掉的嘴皮子。

“行。”

杭峰起身, 拿起滑雪板看範總, 範總懂電地放大聲音:“直接上。”

奉旨插隊,其他人還能說什麽。

杭峰稍微活動一下, 等著上一個才一滑完, 這邊兒就上了滑雪板沖了出去。

大概是休息了一天, 又被灌輸了滿腦子的技術, 急於嘗試的狀態讓杭峰一進池, 就耳清目明, 有種在賽場上,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感覺。

想練新動作。

也不糾結,行不行嘗試一下, 回頭針對性的訓練就是了。

所以前兩個折返杭峰沒上技巧, 主要還是疊加速度, 每次都盡量往高了跳, 以獲得更快的速度。

第三個折返, 杭峰動了, 翻騰的同時帶一個一周的偏軸轉體, 落地的時候再擰一圈,也就360翻騰+360偏軸轉體+360轉體,抓板簡單,就是個抓外刃。

內刃起跳,落地也是內刃。

空中翻騰是個變化很多的三階變化,屬於高難度。

但起跳落地都不換刃,又降低了難度。

國家隊員拉長了脖子看杭峰的訓練,看他空中動作都是一驚,等落了地,董楊又明顯松了口氣。

要是換刃了,難度可就頂格了。

不過三周而已,他也能行。

再來,第四次折返。

杭峰這次動作更簡單,就是偏軸轉體720+落地前的轉體360,還是一周。

不過從內刃換成了外刃,來了個反向落地。

用刃難度提上來,但空中部分簡單。

還是三周。

董楊活動了一下肩膀,一天不見,杭峰也什麽變化。

當然這不會是杭峰的全部實力,但階段性的勝利肯定是他強一點,他今天四周半的新動作可是差點就成了。

就在這時,杭峰來到了最後一個區域。

第五次折返。

也是力量累加到最大的時候。

力量非常大。

速度非常快。

但這種差距又很難用眼睛去標準測量,更不會有人知道,杭峰前幾跳全都是熱身,就是為了最後這一跳做準備。

他要做新動作。

他也沒有經驗。

只能壓縮前面的技術動作,為最後這一跳蓄力。

有點兒像第一天董楊用的方式,只是董楊是做同樣的動作疊招,杭峰是做自己比較順手,又和最後一跳部分技巧一樣的動作熱身。

往上沖的同時,杭峰深呼吸了一口氣,氣往上提,腿部蓄力,但繃得最緊的是他的腰腹部的肌肉,那裏是他的軸心,就像旋轉的圓點,保持軸心的穩定,才能成功落地。

空中翻的再漂亮,落地的時候“啪嘰”一聲也沒用。

傅宏偉就是典型的,對自己的軸心把握不精準的運動員,所以失誤率比較高。

這也是大部分運動員的通病。

向上沖到了地方,視線剛剛到達池沿,杭峰一分不快,一分不慢地向上狠狠跳起。

上拋的慣性加上他自身的力量,這一躍足足飛起了將近三米。

好高啊!

在他跳起的瞬間,國家隊員都意識到,他在最後一跳的力量累積到了什麽程

度!

國際大賽決賽的水準。

這種速度和對力量的精巧運用,是每個國家隊員都在追求的部分,但迄今為止能夠精準做出的只有孫烈。

當然,董楊三人時不時的也能進入這個狀態。

杭峰來了三天,這是他第一次在最後一跳達到這個水平。

先不說他是不是能穩定進入這個狀態,懂得人都知道,杭峰的大招要來了。

不然,沒事跳那麽高幹嗎?落下來沒站穩摔著不疼嗎?

帶著一點點輕視的心理,以及更多幾分的期待,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杭峰的身上,繼而看到了讓他們熟悉到頭皮發麻的一幕。

只見杭峰雙腳一離地,身體就第一時間團緊。

他身體的卷曲度非常好,單手抓著滑板,翻滾的時候身體像一個圓形的球,姿態縮緊卻又不十分緊繃,還有富裕。

成球,是轉的太快。

熟悉的一幕!

杭峰的比賽視頻國家隊的隊員們都看過,範總很喜歡,他的每場比賽都拿來復盤,足足看了三天,播放、暫停、播放再暫停,每一秒都被他們篩過一遍,看完之後還要觀後感,不能少於一千字。

痛苦的記憶。

但也可能比杭峰自己還要了解他的優缺點。

核心力強,爆發力強,軸心穩定,平衡感也好,即便到目前為止他拿出的最高動作只有四周半,但所有人都知道,他的上限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