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我愛我哥!(第2/4頁)

如今親眼再看,更為震撼。

拋物線剛剛起來,還沒有最高點,他的一周翻騰+兩周偏軸轉體的1080就完成了。

人在高處,身體舒展開來,再腰胯一擰,還沒落地又是一周半的轉體,是個1620。

就算是這麽一系列的動作下來,他距離地面也還有兩米來高,足足的時間調整身體的平衡,一個反向落地。

漂亮!

內刃的起跳,落地時候變成了外刃,就聽“刷”的一聲,身體前後搖擺一下,輕松找到平衡,一個弧形就沖出了U型池。

“臥槽!”

不知道誰罵了一句,明顯是驚愕和羨慕。

內外刃切換,後腳倒滑落地,空中四周半,還有三種變化,牛批了!

眼前這套技巧能排在四周半難度榜上的第二位!!

如果是個反向起跳,換內刃落地,抓板上的難度再提一點,就是個四周半的頂格技巧。

可比董楊這兩天做的,以及打算做的動作,難度高多了。

範總更是看的雙目圓睜,口成“O型”。

這還是人嗎?

這套動作之前不是說不會做嗎?還是只聽他剛剛講的就會做了?怕不是自己動動嘴,他就把動作完成了?

還是以前就能做,故意瞞著自己?

不至於,隊員必須對教練坦誠,才能有針對性的訓練。

瞞著有什麽好處,難不成就為了嚇他一下?

這套動作大概率是嘗試在滑,沒看他之前都降低動作難度,為最後一跳蓄力了嗎?

那就更可怕了好不好!

這是什麽天才啊?

範總帶著那麽多年國家隊,全國的單板滑雪天才都被他劃拉在眼前,孫烈已經算是厲害的了,五周以下的的動作都是練上一兩個月就可以完成,三個月徹底掌握。

可杭峰?

只上下嘴皮一碰,人完成了?

這特麽妖怪!

範總“唰”的站起來,蹬蹬蹬的往樓梯邊走,去迎杭峰去了。

他得聊聊。

這邊杭峰完成新動作也挺開心,繞到U型池後面也沒急著走,就這麽站在原地閉上眼睛腦內復盤。

他得把這感覺記下來,爭取一個月內能把這套動作穩下來。

訓練成功不代表比賽上能用,大賽場上能碰一次運氣,還能次次都碰運氣?所以徹底掌握才是關鍵。

而且掌握動作,不是連續不斷的去嘗試就行,萬一接下來就不行了呢?自信心受到打擊,還給摔傻了。

所以腦內復盤非常關鍵,第一視角回憶從起跳到落地時候的力量運用,包括感受到的速度和高度,反復記憶,強化記憶,才能知道這個動作自己能不能做,不能做就降低半周也行,這才是他搞運動現在沒怎麽受過傷的原因。

再睜開眼,是聽見腳步聲接近,擡頭就看見正試圖放輕腳步的範總,還有範總那臉上笑出的褶子。

見杭峰睜開眼,範總便不再小心翼翼,大步流星的走到杭峰面前,見面就誇:“這麽能耐的?之前完成過嗎?”

杭峰搖頭。

“剛剛是什麽狀態啊?”

杭峰也借機梳理成功的因素:“出發的時候感覺就不錯,有急於嘗試的迫切感。”

“嗯。”

“前面累積的速度很合適,高度達到了。”

“嗯。”

“還有就是……”杭峰想想,“我長大了。”

“嗯?”範總轉念一下,又明白了,笑道,“你是長大了。”

去年這個時候,杭峰瘦的跟個麻杆似的,三中學生雖然都覺得他瘦瘦高高老帥了,可那不是運動員的身體。

短短時間身體往上竄的太快,肌肉跟不上,脫了衣服就剩下薄薄的一層肌肉裹著粗壯的骨頭架子,還能看見肋巴骨。

參加“X-games”的時候,他有了點兒肉,但肌肉力量還是不足,在超級U型池完成四周半都還是非常勉強。

如今也過去半年多了。

現在杭峰身上厚實的肌肉覆蓋,線條深刻,肌理分明,肌肉厚了不知道多少度,所帶來的爆發力和核心力量早就不可同日而語。

這個技巧動作他做的比想象中的輕松。

“黃金期要開始了啊。”範總點頭,“17歲差不多到出成績的年紀了,現在上難度正好合適。”

不過範總還是叮囑:“不過這個年紀也是比較不穩定的時候,訓練的時候注意點,一陣好一陣壞的,別讓自己受傷。”

有經驗的國家隊教練就不一樣,不會只盯著成績看,科學數據統計來的結果熟撚於心,知道這是最好的時候,也是最壞的時候,容易出成績但也容易受傷,所以保守訓練最合適。

杭峰和範總說著話往回走,對剛剛大成功的動作沒什麽好說的,比孫烈完成的質量還高,所以聊的還是後續的訓練。

範總很來勁。

聽他說說就能完成動作的隊員簡直就是稀世珍寶,別說兜裏的最後一枚硬幣掏出來,衣服都想脫下來給杭峰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