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2/4頁)

穩!

站住了!

滑出U型池的男人回頭看了一眼,隔著護目鏡,杭峰已經感覺他在看自己,接著轉頭滑遠了。

這邊兒,國家隊員起哄:“董哥帥了!”

“四周半,還是內刃換外刃的動作,彪了!”

“董哥今天四周半成功率高啊!這是穩在這個狀態了。”

“俊宇哥加油!”

國家隊員一邊大誇特誇董楊,一邊給即將出發的葛俊宇加油拱火。

葛俊宇深呼吸一口氣,出發了。

這時候,孫烈回來坐在了杭峰身邊,小聲問他:“怎麽樣?”

“挺好,都很厲害。”

“實話,我看你眼裏就沒服氣的意思。”

“真心的。”

“別虛偽……算了,你不敢說,我說,不用你說我也知道董楊的三板斧是什麽,單拎出來的他的四周半難度還是不錯,但他前面為了積累最後一跳的力氣,經常大量疊招,對不對?”

杭峰笑著沒說話。

可不是嗎?

內刃兩周偏軸,然後變成內刃三周偏軸,最後是內刃四周偏軸。

這個動作,一定是董楊十拿九穩練的最好的動作,就像孫烈說的為了保證最後一跳,同通過反復的疊招,讓身體形成最高度的肌肉記憶,才能夠保證最後一跳的百分百成功。

下馬威啊。

就是做給他看的。

畢竟四周半能做出來已經很厲害了。

杭峰經歷的多了,對下馬威這東西特別免疫,自己什麽水準自己還不清楚嗎?看見對方表現好點兒就信心動搖了?又不是墻頭草水蛇腰,這點兒自信還沒有?

就覺得沒意思。

尤其是挑釁你的人,並沒有讓你心悅誠服的實力,是真沒意思。

倒是葛俊宇大抵是看出來了董楊的急於求成,只放大招的錯誤策略,滑出來的東西變化性就多了一些,最後一周也只是完成個四周,但看著比董楊有深度。

等到了傅宏偉,又是一個去沖四周半不管變化的,而且都這麽孤注一擲了,他的四周半還沒有成功。

摔倒的瞬間,好像整個人就蔫吧了。

承受力不夠啊。

杭峰算是能夠體會到裁判的心情了。

這幾個都是做給他看的,有人成功有人失敗,有人摸到他的脈門獲得認同,有人只能讓他莞爾一笑。

在裁判眼裏,那些拼命表現的運動員,應該也就是這樣參差不齊吧。

這一輪,獲勝的是葛俊宇。

人回來的時候,杭峰還多看了他兩眼,一下就把人記住了。

年紀看起來有點兒大,眼神沒有年輕孩子那麽銳利璀璨,但有種沉穩感,仔細回憶,葛俊宇好像是國家隊很老的隊員了。

華國的單板滑雪隊成立的時間不長,葛俊宇應該是第一批的隊員。

或許曾經也是“一哥”呢。

再輪到杭峰,杭峰依舊沒急著上技巧,適應場地非常重要,他不急,慢慢來。

只不過這次,他滑完停下,轉頭去看孫烈。

隔著一百多米的距離,正把護目鏡戴上的孫烈和杭峰視線對上,笑容燦爛地揮了揮手,滑了出來。

不愧是“一哥”,狀態心態都非常的好,做自己該練的技巧,前手抓板尾一周,先來個“大背”,也就是平時說的將身體向後拗出的“月圓彎刀”。

接著前手抓板頭,翻騰一周。

第三個折返開始上力,技巧來了,是個前手抓前刃的翻騰一周+偏軸兩周,反向落地。

再回來,在所有人以為他第四個折返要上四周的時候,他卻只是做了個後手抓後刃,一個外刃旋轉的三周偏軸,再度回到正面落地。

第五跳也沒莽,前手抓外刃,翻騰一周的同時偏軸轉體三周,正面落地,四周。

五個折返五個不同的動作,充分展示了自己在U型池上的從容,每一個動作都完成的質量極高,高度、旋轉速度、拋物線距離,再到落地的穩定性,這是一種就是外行人看著,都會不明覺厲的優質發揮。

不愧是世界級的運動員,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把孫烈和董楊放在一起,連比都沒辦法比。

孫烈滑到面前,杭峰眼裏是真的欽佩:“烈哥很厲害。”

孫烈笑著擺了擺手:“狀態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也不敢貿然上更高難度,這階段先找四周半的感覺,五周就是我也得碰,好一天賴一天的,說到底,我們的實力差距不大。你在X-games的那場比賽我們是復了盤的,你那天的比賽質量非常高,周數雖然不比巴蒙德他們,但整場比賽看下來,你發揮的最是穩定,也最是亮眼的那一個,我覺得第七名都給的低了。”

孫烈是真能說話,都給杭峰整不會了,但這世上,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可是定律,一番談話,兩人的關系又好了一點。

那邊兒,除了付宏宇,另外兩個也被其他隊員們捧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