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第3/4頁)

元思永人瘦了,也黑了,只不過整個人看起來精神奕奕,走路都虎虎生風。一坐下,他連說話都帶了幾分西北人特有的豪氣,再不復當初那種靦腆內斂了。

文哥兒一點都不覺生疏,見元思永目光明亮而堅毅,他便知道元思永是真心喜歡這樣的生活。左右元家也不止元思永一個孩子,元守直應該不會追著他打吧?

唉,拐了別人家的娃,每次見到人家親爹都有點心虛!

文哥兒道:“正好我得了一種新吃食,你看看能不能種出來。”他把自己了解過的玉米的特性給元思永講了一遍,覺得哪怕種不出人能吃的玉米,種成青貯玉米養牛羊也是極好的,非常適合到西北推廣。

元思永道:“倘若當真是這樣的作物,那我們得在西北再多待幾年。”

文哥兒道:“不急,你先在京師種一茬試試,也多在元通政身邊盡盡孝。”

元思永連連點頭,他懂的,想要再出去,得先當個孝順兒子!

哄好老爹,再去不難!

既然元思永回來了,皇莊的事便能由他來對接了。

元思永和文哥兒商量了許久,才想起自己該回家哄親爹了,忙辭別文哥兒歸家去。

元守直得知自家兒子回京後先跑王家去了,一時也不知該說什麽好。

他們這位王小狀元對年輕人的吸引力異常地大,也不知他到底是怎麽哄得那麽多人跟著他幹這幹那的!

聽說元思永這次回來暫且不走了,元守直臉色稍稍緩和。他嘆了口氣,說道:“你總這麽用白身辦事也不像樣,你這幾天把你們在西北做的事整理整理,我上書為你謀個出身。”

他好歹是正三品的通政使,還是有資格給兒子蔭個官的。

從前他是想兒子考進士才沒有提這件事,既然兒子都已經決定好以後走什麽路,蔭官的事也該提上日程了。

元思永有些猶豫,他倒不是覺得要靠父蔭當官丟人,別人想要這樣的好爹還沒有呢!

他只是怕蔭了官反而不如現在方便做事。

元守直道:“別擔心你手頭那點事,只要你肯幹沒人會跟你搶。”

要比誰更能給人摟活幹,有人比得過王小狀元嗎?

向來只有王小狀元暗搓搓拉人去給他當壯丁,絕沒有別人從他手頭搶人的!

元思永聞言便乖乖回去整理自己的工作報告了。

文哥兒手頭的事都分了下去,頓時感覺倍兒輕松。忙了這麽久,他都快忘記摸魚的滋味了!

文哥兒正琢磨著接下來該以什麽姿勢開啟自己的鹹魚癱生活,就被他大先生逮了過去。

王小文呐,你還記得你的本職是翰林修撰嗎?

翰林院目前正在進行《大明會典》這個大項目,我和你三先生李東陽都是總裁,你四先生吳寬和你鄉試座師楊碧川是副總裁,你爹王華和你二先生楊廷和也都已經在項目組裏,懂?

文哥兒:?????

懂了,他老師和親爹全在這個大型修書項目裏,但大半都是掛名蹭資歷的,所以目前還差個幹活的對吧?

當你把別人當壯丁的時候,你老師也在注視著你!

作者有話說:

謝·掛名蹭資歷·遷微微一笑:你說得很不錯

謝·掛名蹭資歷·遷:懂了你就多幹點

文崽:我單知道我會抓壯丁,沒想到我老師也會!

文崽:敢怒不敢言.jpg

*

注:

①關於人物的好壞:

文裏大多是想積極的一面,因為對陰謀詭計不太感興趣,更喜歡開心些的內容

所以寫文多年都塑造不出什麽反派來(x)

只能安慰自己,寫文嘛,理想化一點沒什麽不好(?)

每個時代中大部分人都是被時代裹挾著往前走的,他們身在那個環境自然而然就會有那樣的想法那樣的三觀那樣的行為,否則他們要麽沒法出頭湮沒無聞,要麽成為整個時代的異類名留青史。像謝遷、李東陽、老丘他們身上也有許多毛病,作話乃至於正文裏也提到過一點,包括文官的結黨抱團、前輩對後起之秀的復雜觀感以及種種觀念的時代局限性,這些要是一點都沒有,那就真的是大明人均聖人了。

但還是那句話,寫文嘛,理想化一點沒什麽不好!(振振有詞

-

②《大明會典》:

按照《明實錄》記載,項目組成員如下

總裁:徐溥、劉健、李東陽、謝遷,內閣成員負責掛個名並擁有署名權(現在的署名是李東陽)

副總裁:吳寬和楊碧川(楊守阯),負責裁斷寫好的內容能不能用

剩下的:負責幹活(比如王華、楊廷和

——

所以,光是項目負責人就有足足有文崽的四個老師!(楊碧川是鄉試座師)

文崽:知道了,活全歸我幹!

-

③為了康康明朝的書有沒有標點,我去下了本《金瓶梅》(bushi),確實是有的,就是全是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