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第3/3頁)

大豬:簡直胡說八道!

大豬:學不好還怪題難!

大豬:看我兒子多厲害!!

*

足足二更!!

*

注:

①程敏政出的題:出自他自己整理的《篁墩文集》,上章記錯了一點,殿試才是一道策,會試第三場應該是五道策(畢竟要寫一整天並加時

原題:【問:學者於前賢之所造詣非問之審、辨之明則無所據以得師而歸宿之地矣.試舉其大者言之:有講道於西與程子相望而興者或謂其似伯夷;有載道而南得程子相傳之的者或謂其似展季;有致力於存心養性專師孟子或疑其出於禪;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夫此四公皆所謂豪傑之士曠世而見者.其造道之地乃不一如此後學亦徒因古人之成說謂其爾然.真知其似伯夷、似展季、疑於禪、疑於老者果何在耶?請極論之以觀平日之所當究心者.】

有問題的就是第四個人:【有從事於《小學》、《大學》私淑朱子者或疑其出於老】

這個說法按照明朝人的研究,出自劉因的《退齋記》,但是原文只說是有的人【置己於可以先可以後、可以上可以下、可以進退可以左右之地方,始而逆其終,未入而圖其出,據會而要其歸,閱釁而收其利,而又使人不見其跡焉,雖天地之相蕩相生、相使相形、相倚相伏之不可測者,亦莫不在其術中】【是術以往則莫不以一身之利害而節量天下之休戚,其終必至於誤國而害民,然而特立於萬物之表而不受其責焉!而彼方以孔孟之時義、程朱之名理自居不疑,而人亦莫知奪之也……】

全文並沒有點名說許衡,算是非常冷門的出處,學生根本沒辦法得知這些拓展內容。所以當時的說法是“士子多不通曉”。

既然連題目裏說的是誰都不知道,自然沒辦法把題答好了,偏偏唐伯虎和徐經都答得很妙……

-

明人筆記《堯山堂外紀》八卦:【程主考日,其第三問策題,程所出,以“四子造詣”為問,計魯齋一段,出劉靜修退齋記,士子多不通曉。程得一卷甚異之,將以為魁,而京城內外盛傳其人先得題意,乃程有所私,為華給事中昶等所劾,謂私徐經、唐寅等。上命李公覆閱,遲三日始揭曉。言路復論列,欲窮治之。上怒,下都給事中林廷玉等於獄,落言官數人職,而程亦致仕以去。】

-

其實這道題出得挺有意思……除了看不懂以外沒太大毛病!(bus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