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第3/3頁)

要是自己沒機會,那就讓自己的徒弟去,讓自己的徒孫去。

數千年來華夏永遠都不缺這樣的人,所以華夏文明才一直不曾斷絕。

所以歷史已經證明過了,他們河西的祁連山與黑河不僅可以孕育萬物,也可以孕育許許多多做大學問、有大成就的英才。

就算我們這一代人只能日復一日地夯土,難道下一代人也會這樣嗎?

即使下一代人沒辦法擺脫這樣的宿命,下下一代人難道還改變不了嗎?

只要能堅持往前走,總有機會在前面等著我們!

河西也能出進士!

哪怕已經在這邊定居多年,眾人也沒像文哥兒這樣了解河西走廊幾百上千年前的歷史。聽了文哥兒的一番鼓舞,大夥都振奮起來——

學他娘的!

自己學不了,就讓兒子學、讓孫子學!

他們後頭的子子孫孫難道全是孬種嗎?

不可能!

只要肯幹肯學,總有出頭的機會!

沒見他們指揮使平時都更看重那些會識字能算數的軍戶嗎?

多學點總不會有錯!

作者有話說:

文崽:大教育家模式,啟動!

眾人:聽著像洗腦傳銷

注:

①馬鈴薯原良種以及脫毒種薯生產技術:參考《甘肅省第五期農作物專業種子生產技術人員培訓通知》(咦這是什麽奇怪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