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第2/3頁)

李清兒子心裏這麽想,嘴上也不免這麽說。

李清一聽,這小子不僅不反省自己的懈怠行為,還怪上親爹了!這還得了?頓時抄起棍子開始攆著他兒子滿院子跑。

文哥兒一行人回到城中,還沒進門呢,就聽到隔壁院子裏傳來哀嚎般的求饒聲:“爹!我知錯了!別打了!嗷!我這就背書,這就背行了吧!嗷!”

接著李清洪亮的大嗓門也輕輕松松越過院墻傳了出來:“我打死你個混小子!”

文哥兒哪裏知道自己正是李清兒子挨打的原因。他聽得頭皮發麻,轉頭跟王守仁嘀咕:“真是太可怕了,這些當爹的怎麽都愛揍兒子?棍棒教育不可取!”

王守仁客觀評價:“這當兒子的也不聰明,一邊逃跑一邊嚎,哪裏跑得快?你看他幾句話的功夫就挨了兩棍子,還不如專心逃跑。”

文哥兒聽王守仁介紹起了“挨打時如何有效躲棍子”的先進經驗,頓時肅然起敬。

不愧是二十好幾還被他們爹追著打的大孝子。

文哥兒道:“我聽豆哥兒說,他們家十歲起就不打孩子了,我們家也應該學習這個優良傳統。塑造良好家風,從我們爹做起!”

王守仁道:“那你去跟爹說。”

文哥兒想了想去教育親爹應該學習先進揍兒子經驗的後果,立刻閉上了嘴巴。

開玩笑,他又不是傻子,怎麽會幹這種自投羅網的事?!

文哥兒道:“我不是三歲小孩了,你休想再騙我去找打!”

王守仁聽得一樂。

這小子也知道自己從小愛找打啊。

這夜大夥又橫七豎八地睡一塊,一路上大家都習慣了擠著睡,哪怕到了目的地後住的地方寬敞了,晚上還是喜歡先聚在一起聊上一會再睡下。

忙活了大半天,這一覺大夥都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早,李清派來的仆從幫他們備好了早飯,居然有昨天聽人提到過的雞血面。

雞血面跟鴨血粉絲不太一樣,鴨血粉絲吃的是成塊的鴨血,雞血面卻是在和面的時候把雞血放進去,揉出來的面團是暗紅的,切出來的面條也是暗紅的,光是賣相就別有一番風味。

來送早飯的仆從笑著介紹道:“我們指揮使讓殺了幾只雞中午吃,早上正好做雞血面。這是我們指揮使家鄉的手藝,別處可能嘗不著!諸位老爺要是吃不慣這個,廚下也還有別的面可以選。”

文哥兒道:“我肯定喜歡吃!”

其他人一路上什麽都嘗過,已經不怎麽挑嘴了,自然也表示想嘗。

那幾個仆從便把熱騰騰的雞血面端了上來。

眾人圍著桌子吃了頓鮮香可口的新鮮面食,只覺跟著文哥兒似乎到哪兒都能吃到聞所未聞的美味。

吃飽喝足,該幹活了!

文哥兒掏出日程安排表開始點兵點將。

王守仁和張靈他們準備出關看看,去跟李清要出關文書了。

他可是兵部派來的人,出關巡查關外七衛(順便見見前些年認識的老朋友們)不是很正常嗎?

其他人則跟著文哥兒留在甘州落實土豆種植計劃。

文哥兒也很想跟著他哥出關去,但他是帶著任務來的,總不能來一趟就是吃喝玩樂。那未免有些不負責任!

等到安排好土豆的試種事宜,他們再沿著甘州五衛到處走走看看就好。

一輩子這麽長,以後總有機會去敦煌的!

只要河西走廊這邊的局面打開了,走敦煌還不是跟回自己家一樣輕松?

文哥兒信心滿滿地這樣想著,捋起袖子開始安排人手幹活。

來都來了,什麽都不幹不太好吧?

走這麽遠的路來到西北卻一無所獲,簡直是白辛苦了!

在文哥兒賣力的鼓吹之下,一幹庶吉士帶領著軍戶們熱火朝天地幹起活來,能下地的就下地幹點活,不能下地的就搞點文職工作。

連謝豆豆這個京師長大的娃兒都榮獲放牛這一重要工作。

他們的西北大本營沒過幾天就已經拔地而起。

不知怎地,大夥坐在裏頭一起吃飯時竟真的有種喜遷新居的感覺。

這可是他們親眼看著它一天天建起來的房子啊!

不管將來官場中會有怎麽樣的人情冷暖,對他們而言這一段時光都是熱鬧而又美好的,興許幾十年後他們都老了,再回憶起這段擠在一起睡得四仰八叉的日子也會忍不住生出諸多懷念來。

文哥兒是沒那麽多感慨的,每天不是去地裏學學犁地,就是聚攏軍戶或者軍戶的孩子們在破破落落的社學開課。

他講學時沒先教別的,而是先教他們河西走廊的歷史。

別看這地方這麽荒涼破敗,當年中原戰亂不斷的時候河西走廊一度成為學者們的家園,他們勉勵在此地留存儒學火種,等待將來有機會回到中原再將它們傳延下去。